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研产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的技能培养、师资能力提升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又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与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该院于2018年规划建设电子商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借鉴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实训基地的使用引入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双方共管共育共赢模式,以期达到实训基地良好的育人和造血功能。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9-023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内建设的具有企业生产性和学校人才培育专业实训功能的基地,其建设规划功能既要有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实训、专业实训、毕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又要有电子商务运维等,是学校人才培育与企业经营双向需求,具有教学、科研、生产功能一体的实训基地。基地的应用引入企业,有效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化管理模式,生产化运作方式,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充分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1 基地建设意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合理使用,能最大化发挥其各方面的作用。首先,对学生的培养上,能提供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相关岗位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也能为师生参加相关技能大赛提供训练场地,通过项目孵化还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实施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设计赛前训练、相关课题研究等提供基础保障;再次,有利于企业开展生产性活动,学生变成了企业员工,企业教师是师傅,通过项目、企业真实业务的开展,让学生、企业、学校三方获利,实现造血功能,有利于基地的发展;最后,在社会服务方面,如SYB创业培训、网上创业培训、地方行业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承办相关行业、市教育局、市总工会、省教育厅等组织的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
  2 基地建设规划
  电子商务技能训练实践操作性比较强,建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且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提供实践条件。
  我院电子商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于2018年按照“满足专业教学、提升职业技能、强化社会服务”的建设规划,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分别建设了专业实训室4间(共170套电脑)、摄影棚1间、工作室1间、会议室1间、工作场80个工位、办公室1间等。基本满足电子商务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共计11门课程、约60个项目、近500名学生的教学实习;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师生专业技能集中训练、学生创业孵化提供基础条件;能同时满足区域相关行业、企业近100名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达到引入企业5名以上员工开展业务的要求。
  3 基地运作模式
  3.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方考察,引进一家销售贵州农特产品的企业,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团队人驻校内,开展人才培养与企业业务。学校教学团队承担学生常规教学任务,还参与企业业务。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后,由企业的项目负责人以项目、真实业务的形式,将学生分组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通过岗位交替,按照职业岗位群基本技能的要求,强化学生的责任、服务意识,使其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不仅让学生基本掌握相关岗位的技能,还能熟知岗位的职业素养。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可以探索研究有利于人才培养更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3.2“分阶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我们将学生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生学习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对专业进行认知,了解并掌握本专业学什么?怎么学?学后能做什么?本阶段是学校为主体,企业为辅助;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此阶段是校企双主体育人,即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老师均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学校老师侧重于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而企业教师侧重于实践操作较强课程的教学与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对本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承接电商大型活动,企业真实业务,分時段进行学习与生产交替,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意识、历练心智等;第三阶段是让学生进入教学实践与毕业顶岗实习,此阶段以企业教师为主体,学校教师为辅助,将学生分组,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企业化运作,实训工作室建立独立核算的运行机制,由企业制定考核激励制度,妥善处理好教学和运营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引进的企业按照组织结构下设市场部、技术部和营销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均由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和学生组成,在企业项目或真实业务的训练下,通过各个部门的轮训,让学生掌握各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也解决了学生学习、勤工俭学问题。实现“分阶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产学运作模式。
  3.3 实现“黔货出山”、助推“扶贫攻坚”的社会服务模式
  为发展地方经济,贵州省下发了多个关于加强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让贵州生产的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牧、水产、花卉等有机农产品走出大山,实现“黔货出山”,助推“扶贫攻坚”。要适应本地行业的发展,将我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之在具备电子商务技能之外,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组织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等)。
  网络销售是“黔货出山”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商网站整体运营、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分析方法、网站后台系统的优化、网站线上推广与引流、商务活动策划等知识,加强对互联网营销推广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的校企合作是一家主营蔬菜的电子商务企业。企业依托政府政策,指导农户生产,企业回收、加工、销售。因其产品丰富,特色鲜明,有利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   学生在大三时,分批次进人生产性实训基地,每组以团队的形式在淘宝上开展真实业务,在岗位间进行轮训。从产品的包装设计、拍摄、海报设计、视频制作、详情设计,店铺管理与运营,再到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电商平台建设与维护等。学生通过企业产品的真实运营,由企业教师指导下开展,将本地区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黔货出山”,助推“扶贫攻坚”。
  4 基地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4.1 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1)校企合作相对单一,学生专业能力较弱
  因基地场地和环境原因,引入的企业相对单一,没有竞争意识,业务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所适合的领域不广泛,开展的业务不丰富。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其掌握的专业能力较弱,实践经验较少,融人企业生产能力差。
  (2)企业从业人员专业与管理能力不高
  因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进入学校的从业人员,在专业和管理能力上都不高,他们一般都是从事该领域不久,实践经验不丰富,在实践中还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缺乏经验和精力去系统培养学生,学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效果差,掌握技能较为简单,综合素质培养相对缺乏。
  (3)专业师资队伍不强、科研能力较弱
  专业师资队伍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对实训基地的运用能力相对较弱,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对专业课程的开发、实训的开设与指导有一定难度,实战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培养出市场需求人才,科研能力较弱,也不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4)校企价值取向差异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偏差
  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目标,具有公益性。企业则是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校企双方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所以,企业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不太愿意花精力去培养学生,只是分配任务,让学生力所能及的完成簡单而又重复性的劳动,对学生的指导缺乏耐心、细心和关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升较少,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出现偏差。
  4.2 基地运行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探索基地运作新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应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不能受制于企业,学校应在基地中引人生产化的运作方式、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师资进行“引、聘、送、下、带”等模式的培养,掌握基地基本应用,提升资源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对外承接企业真实业务,成立社会服务团队,实现基地的企业化运作,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实际工作中专业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责任感以及服务意识,使其综合职业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2)继续推进“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优化“工学结合”产学模式
  人才培养采用“三阶段”递进式进行三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是专业认知,进行专业初步实训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打造与岗位素养培养阶段;第三阶段是专业技能应用与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学生作员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团队开展企业真实业务。基地的教学环境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张贴企业海报、标语、理念等,佩戴工作牌,打考勤等,让学生感受企业快节奏、工作有实效等特点,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不断优化“工学结合”产学模式。
  (3)加强校企合作,探索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除引进企业人住学校开展业务,共同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院层面拿出一部分资源,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讲授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中。定期选派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学习锻炼、参与项目运作提升实践能力。只有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基地运作新模式,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相信在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指导下,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根据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更有效的让学生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服务意识,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区域行业、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浩,童岳嵩.“黔货出山”背景下黔南州电子商务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探析[Jl.现代商业,2019(36):50-52.
  [2]白慧萍,浅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模式[J].科技信息,2010(36):389.
  [3]唐美玉,喻红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设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Jl.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0):211-212.
  [4]李平,汤云,刘莉琼.借力校企合作建设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电子商务,2010(11):81-82,94.
  【通联编辑:代影】
  作者简介:朱洪莉,女,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语言及应用、电子商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00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