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高职衔接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玉侠 李玉青 王丛瑞

  摘  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使之与转换方式、调整结构、促进升级、惠及民生相适应。“2+3”中高职衔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运而生,经过3年的教学运营,发现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文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總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给出对策应用于教学,以期不断提高该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教学实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a)-0169-0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kage Teaching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GAO Yuxia  LI Yuqing  WANG Congrui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3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Deci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ake it adapt to the mode of transformation,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motion and upgrading, benefit people's livelihood. "2+3" in the higher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We found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fter three years of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solution to it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major.
  Key Words: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linkage; 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把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融合,齐头并进,统筹发展省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与终身学习紧密对接,提高劳动者特别是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加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为帮助学生实现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2+3”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构建了体制机制富有活力的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程,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主要体现的是课程内容重复、基础课程薄弱、技能训练重复等课程体系不连贯的现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2+3”衔接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向设置、学生学制年限、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为基础,以课程内容接续为重点,招考政策为保障。
  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1.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不够及时
  由该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牵头,与市内一所公办中职院校合作,并以吉林省优势支柱产业为依托,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共同进行中、高职专业培养能力评估,在此基础上,协商进行专业定位、协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新产品的诞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只有不断深入企业调研才能掌握企业需要哪方面的技术人才。
  1.2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不够及时的应对措施
  中高职院校分别安排专人负责中高职衔接相关工作,提高对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重视程度;邀请与模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作,企业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工作,了解新产品新工艺,清楚企业、哪些岗位需要技术工人;中高职院校负责中高职衔接工作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每半年进行一次调研工作,每次至少调研与模具行业相关的5家企业。对比总结所调研企业岗位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2  课程体系衔接方面
  2.1 课程体系衔接不够紧密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是重中之重,目前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没有规范要求,且可借鉴的院校较少,由中高职院校自行制定,中职教育阶段,数学与英语学科基础薄弱,进入高职阶段,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难度提高,中职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学习积极性较差,另外中职学校重技能轻理論,学生对实践操作更感兴趣。
  2.2 课程体系衔接不够紧密应对措施
  搭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中高职阶段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程结构,研究解决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接续问题,重点为消除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有效处理中高职课程内容的交叉。通过一体化设计,确定中高职课程设置框架,共同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框架,包括课程内容、学时等,形成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课程标准衔接、制订教材编写方案。通过中高职共同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使中职的课程模式实现对接,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编制中高职阶段课程标准,针对数控技术专业特色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丰富人文素质培养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中高职专业教学水平。
  与一汽大众、长轨客车等进行深度校企融合,签订岗位定向、联合培养协议,合作创建了“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建成双“三五四”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加强与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长春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借助校企合作企业及校内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通过创建与实施“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订单班,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能够在战略上结盟,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流程,领学生到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流程、校内实训场地讲解如何做产品、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体验产品的真实生产过程,校企合作创办企业大学、教师工程师互聘平台、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企业工程师进学校教授学生实践课程,校企实现分工协作,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完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的衔接更加紧密,只有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才能实现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才能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率,实现学生的学有所用。
  通过对模具行业、轨道交通领域的了解,构建岗位能力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从中学习到模具加工、增材制造的流程,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从容地适应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设计、智能制造设备操作、机械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通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大大缩短了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适应期,搭建了学生就业的平台。
  课程开发方面,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通过对企业调研,获取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选取教学载体,专业教学团队共同研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方法的完善,与企业合作开发三维数字化设计、零件精密测量技术、成型工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逆向工程技术及快速成型、产品设计与创新应用、工装夹具设计、汽车覆盖件成型工艺共8门专业核心课程,企业开发并安排工程师为学生讲授汽车造型基础、汽车结构设计基础两门专业课程。
  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为了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的工作过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2+3”开设了专业教育、专业认识实习、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实现了实践动手能力与岗位能力的渐进式培养,不断优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能力,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课和规范运行。
  改革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打破学校与企业的界限,打破工厂与实训车间的界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融合,利用学习通、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证教学效果。
  3  教学管理方面
  3.1 对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不到位
  中高职衔接专业学期工作计划为:修订该学期相关课程标准、转段考试相关事宜、中期教学检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教学文件准备情况、抽查听课)、师生座谈会、初建试题库、审核期末试题。
  3.2 对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不到位应对措施
  通过有效教学管理,保障教学实施。实行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年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年会,研究解决教学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教学实施日常管理由教学实施单位完成,由高职院校负责统筹和监管。每学期双方至少共同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方便两校了解和沟通,建立“中高职衔接2+3衔接模式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管理群”,将中职学校网站和高职学校网站相互链接,实现师资、实训实习基地资源共享。
  4  转段考试方面
  4.1 中职学生对转段考试重视度不够
  中职学校教育重于实践技能,轻于理论知识,而中高职衔接转段考试理论部分试题由省里统一出题,包含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另外,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也需要中职阶段的专业理论基础做基础,转段考试是一次选拔升学考试,优胜略汰,中职学生以为只要考上“2+3”的院校就能够顺利转段,对转段考试重视度不够,导致在中职阶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4.2 中职学生对转段考试重视度不够应对措施
  依据省教育厅有关要求,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转段条件和淘汰机制进行执行。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2年后,由高职院校牵头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转段考试,对成绩合格的学生履行转段录取程序,中职学校配合完成衔接试点学籍转段管理工作。转段考试完成后,对于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并符合中职毕业条件的中职学生,由中职学校为学生颁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学生进入衔接试点中职或高职学校学习1年后,由学生所在学校对其进行考核,不适合继续培养或不愿意继续在衔接试点专业学习的学生,可转入该校其他相近专业继续学习。学生进入衔接试点中职或高职学校学习期满,不适合或不愿意升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所在学校安排实习实训或推荐就业。
  该文将中高职衔接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4个方面,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不够及时、课程体系衔接不够紧密、对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不到位、中职学生对转段考试重视度不够,深度剖析了解决对策,以期对中高职衔接产生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 童文兵.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20(4):131-132.
  [2] 张志敏.探索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技能竞赛衔接模式[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6-127.
  [3] 范志丹.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9(12):242-243.
  [4] 蒋东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0):90-91.
  [5] 王涌泉,敖文岭.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科技资讯,2020(4):218-220.
  [6] 吴少华.论“工学五融入”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9(11):102-105.
  [7] 张鹏甄,国红,姚丽亚.多元一体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93-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90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