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家兵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从帮助学生思想上树立“行”字;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欲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分层教学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一、前言
  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业成功的先导,也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们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初中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造就一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二、帮助学生思想上树立“行”字
  就是用表扬、奖励的途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在上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愿望的源泉,就是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得到胜利的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各自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我会用微笑、点头来鼓励学生继续讲下去,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点评,回答确实出色的,就说“你真行”或“太好了!”需要改进的,就说:“讲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再试一下吗?”学生尝试后,我再给予肯定“现在好极了!”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他们会因此产生满足感,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欲望。只鼓励少数学生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尤其是对于低成就和力求避免失败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教师对他们表扬和奖励的吝啬与偏向只有副作用,这样他们将失去学习的动力。但值得―提的是,表扬和鼓励要有针对性,切不可为了结学生成功的喜悦而乱表扬一番。
  三、改造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适当调整内容,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的题目。例如,如在理解“循环小数”时,先给同学们念了一首熟悉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学生欣然呼应中引入“循环”等知识,并结合刚才的童谣进行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循环”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浓厚兴趣。
  四、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此外,对于我们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和关心。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会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就可有“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五、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应该切实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更应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绝不能仅仅是为了讲授课本内容而上课,那只能使数学课程教学陷入僵化模式。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校数学教学已逐步地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发生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课堂听讲、考试做题,而是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完成教学计划,并不断创新的合作活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使学生切实学有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专业要求和基础理论,对教学的策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近年来,我校下大气力在师资队伍中培养“双师型”教师,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让数学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结合专业需要开展数学课教学,从而打通了专业课与数学课之间的壁垒,使数学课与专业能更好的融合沟通,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授课效果。
  六、实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和主要的组织形式。在讲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对进行将知识展示和各种技能训练有很好的效果。问题是在目前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不管学生来自何处,不管学生先天智力因素如何,不管学生的数学基础怎样,反正几十个人一个班。在这样的班级中,依然是―位教师,一本教材,一个进度,一个要求,一个考核方式。而实际上,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的数学基础好,有的数学基础差。有的学生重复过去所学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失去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有的则感到教学进度太快,难以跟上速度,于是丧失学习的信心。这种情况,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非常难以开展,常常顾此失被。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既耽误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又客观上剥夺了数学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改革现行的授课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的数学水平状况,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实行多层次教学,使其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有提高与进步。
  七、结语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起来才能够轻松愉快。在教学、生活和实践中,教师要用爱心和智慧,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树林.浅议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J].中外企业家,2009,(08):152-155.
  [2]杨青.信息技术激活了数学课堂[J].人民教育,2005,(Z2):105-109.
  [3]罗静文.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谈[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116-119.
  [4]许智勇,赵曾云.激发学生兴趣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6,(03):147-149.
  [5]陈芝秀.论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123-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