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谈鹏

   [摘要] 笔者从“新、趣、思”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新颖,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尝试了“三要,三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要新颖,变“静态”为“动态”;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要灵活,变“封闭”为“开放”;语文课堂教学手段要先进,变“单调”为“生动”。“趣”,即课堂教学要有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具体做法有:假设换位,调动真情;游戏加盟,妙趣横生;动手实践,玩中品位。“思”,即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具体做法有:挑起争议;巧设问题;鼓励质疑。
  [关键词] 兴趣 新颖 趣味 语文教学 学生
  
  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重要的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新颖,培养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如果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何做到“新”呢?我尝试了三要三变。
  1.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要新颖,变“静态”为“动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一本正经,学生恭恭敬敬,这属于“静态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继承,却不利积极性的调动。所以,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生动活跃地学习。在动中学,在学中做,这属于“动态教学”。例如,我在教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一文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变原文某些细节,自己设计人物语言、动作、服装等,重新作文,有的学生想象小狗的主人是一位贫穷的农夫,警官又变成声色俱厉的训斥,并打死小狗。有的学生又给文章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警官把小狗送到将军家,恰逢将军因贪污被查封,警察又裹紧大衣准备变化……这种动态教学,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气氛。
  2.语文课堂教学调控要灵活,变“封闭”为“灵活”
  “封闭”式教学脱离实际,阻碍和抑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把原来封闭的教学内容在课内整体开放。只有开放,减少统一性,才能搞活。例如,在讲完郑愁予诗歌《雨说》后,要求以《雨》为题完成片断训练,有的同学提出把这个环节改个时间来完成,理由是“下雨的时间我们一起去听雨,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才能写出好文章。” 他的提议得到了全体同学的响应。果然,下雨天室外观察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写出的文章也细致真切。可见,这是灵活调控的结果。
  3.课堂教学手段要先进,变“单调”为“生动”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电教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使用电教手段可以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助听器官,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使课堂变“单调”为“生动”。教师应具有熟练运用电教手段的本领,自己学会制造软件,还可以帮助学生自制教具辅助教学。例如,新授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文章,如果仅让学生一味地读课文,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制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也可制成电教材料,上课时给全班展示。于是,有的同学去踏青,然后,写了散文《找春天》;有的通过文章描绘进行合理想象,绘制了5幅春色图制成简易胶片;有的找来磁带《春天圆舞曲》,使授课变成了电教展示课,变成了“我与朱先生共同绘春课”,课堂气氛生动自然。
  二、趣――课堂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趣味”绝不是庸俗或故弄玄虚,“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如何使课堂有“趣”呢?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假设换位,调动真情。所谓“假设换位”,是让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和角色来分析问题,表达思想,通过角色换位可使读者与文中人物思想上相通过,读者与作者感情上共鸣,增强文章趣味性。
  例如,在《七根火柴》的教学中,我别出心裁地让学生当上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满怀深情地向“参观者”讲述七根火柴的不同经历。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了侠肝义胆的“鲁提辖”,情深意切地向“梁山好汉”陈述加盟梁山的申请。
  2.游戏加盟,妙趣横生。课间10分钟,望着重复着古老游戏却乐而忘返的学生,我突发奇想:若将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一体的游戏请进课堂,如何?于是,一些特殊的游戏在我的课堂中开始出场。讲小说时,在课前常规活动中,我编导了“你演我猜”的游戏,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性格的小说人物群集一堂:身穿又脏又破长衫的“孔乙已”卖弄文才,满脸鄙夷不平的“杨二嫂”台上露相,温柔如水又勇敢无畏的“荷花”穿梭卖扇……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遥远的形象慢慢靠近,一个个陌生的灵魂渐渐清晰。
  3.动手实践,玩中品乐。动手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动脑和动手是紧密相连的。科技发展史证明,凡是在科技发明创造上有建树的,都是用于实践和不凡操作能力的人。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课文《小桔灯》题目新颖别致,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我借机要求学生认真描写“小姑娘”制作小桔灯的动作部分,细细品味,然后自己动手做一盏小桔灯,领会“小姑娘”首创小桔灯的从容和智慧。他们情绪高涨,经过准备,都献上了自己的作品――形式各异的小桔灯,有的还刻有花纹,更显得别具一格。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
  三、思―― 开阔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智力活动的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使学生脑子转起来,动起来,使他们眼看,耳听,口读,手写,心想,吸取知识营养,获得语文能力。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挑起争议练思维。例如,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中国人是否失掉自信?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出现,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吸引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为自己的观点争论起来时,教师指导分成两派,像辩论会一样双方进行辩论,可使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巧设问题。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些问题的设计,正是为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训练。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精心,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一个接一个,一问套一问,相互串联。这样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共涉及了3个问题:文章一共出现了几次父亲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写背影的?做这些背影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总之,语文教学中,我利用“新”“趣”“思”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有兴趣,情绪高涨,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素质能力提高是必然的。兴趣是良好的老师,学生是一座潜力无穷的宝库,只要老师开动脑筋,一定会找到开启这座宝库的金钥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