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级管理四字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遵循“爱、夸、导、管”四字经教育原则,使其在班级管理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作为班主任。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是应该的,但同时也不要忽略成绩不好的学生。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状态,用新的评价观在过程性的观察评价中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促进他们的转化与发展。我们更应该加倍地去关心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用浓浓的师爱去感化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开发埋藏在他们内心的“宝藏”。
  今年我刚接新班组建班委会时。生活委员没人愿意担任。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苦差事”。据了解,王飞以前曾经担任过生活委员,而且干得不错。可他的成绩很差。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个子。我试着和他交谈,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之后,他每天早到晚归,不论哪组值日。他都亲临指挥,率先躬行,大扫除时他总是最忙。由于他和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班几乎每周都拿到卫生流动红旗。同时,他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其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用爱去唤起他们的自信,帮助其获得快乐,体验成功。
  爱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怎样使这一思想真正发挥功效呢?有效的办法就是“夸”。在班的管理中,多表扬,少批评,这是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之谈。好学生因为成绩优秀。学生们羡慕,受到的表扬自然很多。可“后进生”呢?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到冷落、歧视,在班里往往很少有受表扬的机会。作为班主任,要多和他们接触,与他们交流,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内在的潜能,充分肯定,鼓足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记得拨河比赛时,我让班干部挑选参赛人员。名单宣布后。宗海燕找到我笑着说: “老师,为什么不挑我?我也想上场!”我当时非常激动,赶紧站起来说:“好啊,那太好了,你先去班干部那里报个名吧!”她走后,我想了许多。因为这是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她能毛遂自荐,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实在难能可贵。她内心深处有一团火,自我表现之火,为班争光之火。若有班主任添柴。这火会越烧越旺。我就这件小事及时地在班里表扬了她,并宣布她为参赛队员。第二轮比赛时,她上场了,并帮助我班夺得了女子组第二名。我又借此机会对她的这种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没想到的是,我的表扬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接下来的一次综合素质能力测试中,她由班里的第35名一下子跃升到了第22名。
  一个班要想形成勤学、守纪、文明、礼貌的良好班风,班主任的正确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班经常以小组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大家的进取心。我们定期评出“学习标兵”、“劳动能手”和“文明学生”。等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受表扬的机会,班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良性的竞争局面,班集体也增强了凝聚力。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教师要端正态度,以爱心来引导学生。其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属偶尔一次,教师只需讲清利害关系即可。但要注意该生以后的表现:若属经常性的表现,教师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反复找其谈心,帮助其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指明可能导致的结果,及时引导,使其改正错误。当学生正在火头上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告诫自己:“冷静。不要发火。”这时的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心平气和地问清原因,让学生先冷静下来,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对,并帮助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对他们教育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有的班主任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对学生进行训斥、嘲讽。这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应有的伤害。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希望学生进步的动机虽好,但切不可采取一些急于求成的做法。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关心、尊重,还应体现为严格要求,做到爱中有严,严中见爱。“严”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依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班规,使日常学习生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这种制度化管理,要以对学生真挚的爱为前提。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心关心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从而接受管理。自觉履行职责,逐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班集体管理要实行全员责任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在班集体的这个大舞台上,“导演”精心引导,“演员”积极配合,各自都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出“戏”才能赢得“满堂彩”。 (作者单位 山东滕州市姜屯镇庄里学区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