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彩云

  传统数学教学观:数学=逻辑,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过程的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甚至题型,主张题海战术、机械训练……
  特点:教师教得深,学生学得累,学得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代数学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特点:学生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数学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拓展时间和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鲜活生命,他们需要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缤纷的个性搭建一个多彩的舞台,给每一位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如果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以“教师讲授”“教师示范”“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标准,那么,课堂将最终只能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和开发课内外资源,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及体验、感悟和反思等活动,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活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打破学习与生活的界限,让学生在家里学数学,在操场上学数学,在商场里学数学,在餐桌上学数学……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让他们在生活中真切地去感受数学、去研究数学、去发现数学。
  
  二、改变内容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我们可以改变教学内容原本单一的呈现方式,旧中出新,平中出奇,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手段使教学内容多样化、系统化,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学习内容形象化。人类的科学发明,首先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我国古代发明家鲁班,由于被带齿的小草割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学时,教师如能把抽象的知识“物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有感受,能在头脑中产生印象,就有利于学生学习。
  2.学习内容情感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往往追求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的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3.学习内容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我们不应把学生扼杀在书本的条条框框中,而应让他们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我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身边的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身边的信息;用自己的嘴去描述身边的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一切。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们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三、展示学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知识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记住:孩子有自己的性格、志向、智慧、思想。我们教师要是能更好识读他们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去共享成功,共同面对失败,那么,思维和知识的种子才会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茁壮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