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探究课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建军 艾惠萍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之后,教材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一课都设有大量探究活动框,每一单元结尾还设置有综合探究内容。综合探究题也成为课改区高考试题的重要题型。因此,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高考如何考就成为政治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寻找综合探究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成为政治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综合探究课既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又蕴涵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开展综合探究,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现象、事件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理论观点、发展自己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参与教改的实践,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为例,对《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综合探究课教学进行了思考。
   一、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取舍
  《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综合探究内容的编写上围绕着一个主题,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概括与总结,并对一些综合性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强化。例如,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就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强化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每个单元都提供了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从内容上来看,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非常多,内容十分繁杂。从课时安排来看,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仅安排一个学时。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进行教学,很显然课时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三维”目标。因此,在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整合、重组,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把握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适当取舍。具体来说:对于所涉及的知识点应全部保留;但教材里对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选择,授课教师则应对它们进行分类整合,该用的必须用,但要有选择地用;离学生生活较远、时代性差的就弃之不用,换用自己准备的合适时政例子;有的探究活动要根据学情进行转换。
  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为例,本单元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对立的表现、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哲学依据等知识点,我们予以全部保留。但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探究活动建议、四个探究路径。如果都做,时间上来不及,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为学生平常的课业负担重,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学生课外是很难有时间保障的。所以,一般要求学生对政治课上所学的内容应当堂消化,布置作业的量也以半小时左右的量为宜。因此,我们在对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时,根据学情,我们就删掉了两个探究活动和三个探究路径,只保留了“收集相关材料,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看法”这一个探究活动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的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一个探究路径。而对于“收集相关材料,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看法”这一个探究活动,我们也根据学情替换为“由一个时政演讲小组查找近期时政资料,其他小组同学派代表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评析”。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保证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在综合探究课的教材内容上进行这样的处理后,我们既遵循了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取舍,从而既提高课堂效率,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政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的精神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还课堂、时间、讨论给学生,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方式能解决的教师不讲,教师只讲非讲不可的关键之处。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则更应该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由此,我们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时政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是:课前布置一个时政演讲小组(以3-4人一组为宜)查找、嫂集近期时政资料,选定一个时政演讲主题。在课上,由该时政演讲小组派一代表进行时政材料宣讲。班上的其他同学则按班级小组分为四组,分别选出一个代表用所学过的综合探究课涉及的单元知识点进行评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概括总结。这一过程中,从课前的时政选题到课堂时政演讲、学生评析,教师应该进行适时引导,最后教师应对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概括总结。
  以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为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时政演讲小组最初拟了三个题目――朝韩纷争、中美关系和我国近期物价波动。后经师生讨论,教师引导,最终定为“我国近期物价的上涨与回落”。在课上,由该时政演讲小组派一代表进行时政材料宣讲。班上的其他同学则按班级小组分为四组,分别选出一学生代表适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材料进行评析,教师点评概括。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第三单元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了温习。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学生在第七~十课中已经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概括。教师适时放映ppt“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分歧对立的主要表现”的表格进行归纳,紧接着抛出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分歧是什么?”因为该问题仅仅出现在综合探究的理论评析中,学生在此之前并未学习过,所以由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教师做重点讲解。最后教师对三个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的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一个探究活动,则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政材料分析出所包含的哲学依据,再由教师做重点归纳。这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的归纳分析等有益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问题,提高能力,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掌握本单元的相关重难点知识,为今后的高三总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改革尝试后,我们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在进行《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综合探究课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必须始终注意两点:一是准确把握新课改教材教纲的要求。教师要对知识拓展延伸到位,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到位。二是正确理顺课时不足和教学容量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师多研究学情、学法,并在规定时间内讲解到位,而且需要教师正确把握教材的深广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容量,注意基础知识与活动探究两者的有机结合。
  (本文受福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研究”课题资助)
  (责任编辑:黄丽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