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俊利
〔关键词〕 班主任;沟通;学校;家
长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69―01
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雕塑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刻着这块大理石,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而职位小、责任大的班主任就成了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枢纽”,他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在学海泛舟,更多的时候是协调家校等各方面的关系,整合教育合力。班主任如能针对儿童心理特点且巧妙地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与家长进行沟通,就能大大提升教育的效果。
一、树立榜样,融洽关系――家校沟通的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心中对班主任充满崇拜敬畏之情,更喜欢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笔者利用这一点,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从优雅文明的行为举止到处理事情的公正、宽容的师德形象,处处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种教师的魅力不但使家长对教师的日常工作有了一些了解,也为今后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减轻精神负担,从而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所以,班主任应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地位、作用,树立“多角色意识”。班主任应不仅是关爱学生、热爱学生的知心朋友,还应是疏导学生心理的“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学生不仅学得扎实,而且也能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尊重学生,善待家长――家校沟通的前提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承载着父母、教师殷切的期望。尤其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为迫切。为了使家校教育的方式科学化、艺术化,笔者与家长沟通时,经常让学生、教师、家长在一起,根据小学生喜欢表扬、喜欢上进、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肯定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指出不足,并提出诚恳的希望和改进的办法。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就会进步。这样做还会拉近家长和教师的距离,形成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因为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还要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注意在表情、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而班主任也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这样,教师与家长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三、开展活动,感召行为――家校沟通的契机
现在的独生子女说话、做事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们稚嫩的心田却时时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和赏识,因为赏识是儿童成长的太阳。那么,如何把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转化为一种对学生行为的感召和正面引导呢?笔者利用儿童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情境性的心理特质,在家长的配合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使心灵得到净化,在体验中提升道德认识,在活动中使精神受到感召。这样,学校和家庭就能同时为学生的成长注入精神与道德的琼浆!
小学生很注重教师对他的关心和激励。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有时会在学生心中起到莫大的作用,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笔者深深体会到班主任承载了太多的期望。每一个月末,笔者都会抽出时间,给学生赠送一些卡片。卡片上写满了浓浓的祝福语和热情的鼓励语。有的学生把教师卡片上的话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所以,每一个学生的家长,看到教师的言辞,都会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也正因为这样,家长才会更主动地与教师交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儿童心理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科学,作为班主任,更是家校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利用儿童心理,运用多种沟通策略和沟通方式,就会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得教育环境更和谐,学生的成长更健康,而家校成功的“联手”就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让沟通成为了多赢的手段和办法。
编辑:郭裕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