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72―01
  
  新课改提倡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二者统一于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且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当教学“函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如下一道题:老师要去购物,甲商店提出的优惠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店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店购物?这一教学情境的设计,使学生既巩固了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又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列举生活实例,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对接点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注入生活内容,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对接点。
  一是学会运用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列举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教学“直角坐标系”时,我利用班上学生大都喜爱中国象棋的特点,让学生介绍并表述某个棋子的位置。这样,建立平面上的点与实数对的关系,就显得很自然了,由此引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后,让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门,横竖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问这个醉汉怎样才能把竹竿拿进屋?我提前准备好一根竹竿,让学生亲自实验,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还算出了竹竿的长度。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组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硬纸剪出两个三角形,并使其中两条边与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然后再把这两个纸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得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学生很快总结出了结论。
  四、拓宽思维空间,开发利用数学问题
  学生的思维空间越宽广,思维越活跃,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比例尺”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测量校园中旗杆的高度。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有较强推广价值的设计方案;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再由设计者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编辑:谢颖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