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小学数学的导学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淑萍

  【摘要】 本文就如何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时代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及就如何构建与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新教材基本叙述模式相适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1.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特点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导”指导“学”,“学”检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课堂上首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情境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创设良好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
  2.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价值
  (1)积极借鉴“问题教学法”改革传统教学思想
  “问题教学法”是师生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他认为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五个步骤:①困难或问题的发现;②确立和限定问题;③收集一些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证据;④提出关于问题答案的假设;⑤检验假设。据此,它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实施的五个步骤,即把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式搬进了课堂教学领域。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借鉴“问题教学法”构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①情境导入;②引学新知;③应用实践;④课堂小结。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解决数学问题。
  (2)课堂结构的创新
  课程改革前传统教材基本叙述模式:复习(或练习)――新授例题、重难点训练(对比练习)――巩固练习等。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叙述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引学新知――应用实践――课堂小结。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
  
  1.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景创设。
  2.引学新知
  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元素,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的过程,也使数学的工具价值、过程价值、得以体现和弘扬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准备及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学习活动的展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如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抓住中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辨析、最后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3.应用实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小学数学应用实践一般分为:基本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发展性实践等。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时,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小结的功能包括:系统整理,形成结构;突出重点,强化注意;深化知识,提高素养;启发思考,引到探究。小结的方式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因素适当进行选择。
  总之,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不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整堂课的教学程序,加深了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而且使学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多种思维能力、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和大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3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