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园林史课程“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年来我国教学改革中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之一。概括来讲,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文章以作者执教的一堂园林史课程为例,探讨“学导式教学法”在本科园林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意义。
  关键词:园林史;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案例
  一、案例描述
  (1)教材: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郭风平、方建斌主编《中外园林史》,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教学对象:二年级园林专业本科生57人。
  (3)课题:中外园林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4)教学目的:①掌握中外园林史上杰出代表人物的理论著作、设计思想以及园林实例;②开阔设计思路,提升专业素养。
  (5)教学设计:①开展课堂汇报,自由分组(每组4人,其中一组5人),研究对象自选范围:古今中外园林发展历史上(不拘泥于教材中涉及的)的任一位杰出人物;②用PPT展示,每组10分钟,汇报后回答其他小组和老师的提问;③老师评分和各小组互评分数占总评分数的50%。
  (6)教学过程。①教师开场:“在古今中外的园林发展史上,涌现过无数位杰出人物。他们或通过理论著作,或通过园林实践,记述或展示了他们所处时代和地域的园林发展状态,通过对这些杰出人物在园林领域所获得成就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彼时彼地的园林发展脉络窥得一斑。”②园林1701班第一组汇报了日本著名造园家重森三铃的设计思想和优秀园林作品,PPT制作精良,画面优美,讲解流畅。③园林1701班第二组、第三组汇报研究的人物分别是劳伦斯·哈普林和白居易;第四组、第五组汇报研究的是朱育帆和陈从周,引发了同学们对中国当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思考;第六组的研究对象是王维,并分析了辋川别业以及他的诗、画、景互融的造园特色;第七组研究对象是17世纪法国造园大师安德烈·勒诺特尔;第八组研究的是当代优秀女性景观设计师玛莎·舒瓦茨。④园林1702班第九组通过电视访谈节目的形式介绍了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丹·凯利等的优秀作品,同时对他们的设计作品着重从时代背景和场地空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主持人、青年设计师和学生代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颇受好评。⑤园林1702班第十组研究的是英国18世纪优秀的自然风景式景观设计师布朗;第十一组研究对象是詹姆斯·科纳。⑥园林1702班第十二组汇报研究的人物是极简主义大师彼得·沃克,PPT汇报结束后,播放补充材料——关于彼得·沃克的访谈视频。该视频由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上的英文原版视频资源,自主翻译并制作了字幕。第十三组和第十四组的研究对象分别是当代著名建筑师王澍和宋徽宗赵佶。
  以上所有小组学生汇报完毕,均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提问题,该小组回答,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打分。
  二、反思分析
  ①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授課时获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首要前提。②课中把控讲评局面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授课时获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保障。虽然学生是汇报课程的主角,但是教师的关键点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③课后及时总结是“学导式教学法”授课更具可持续性的关键。
  理工科学生普遍对园林史课程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如何让园林史课程真正发挥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开阔设计思路的作用,是许多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教学案例为课程组积累了宝贵的教学改革经验,也是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在本科园林史教学中的一次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文浩.学导式教学法[J].高等教育研究,1985(4).
  [2]张新果,屈永建,郭风平,等.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7(2):67-69.
  基金项目: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Y1703046);新形势下农林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Y1703054)。
  作者简介:张新果,女,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史教学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