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丽晶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回归生活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61-02
一、当前课堂教学状况
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很多学生依然为考试所苦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各种抽象的、符号化的知识,通过各种测验、考试,取得各式各样的学历、文凭是为了获得进入成人世界的资格。这样,学生在家长、教师的重重压力下被动地学习,被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对学习毫无兴趣。另外,他们作为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被遗忘了。因此,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
传统教育教学观认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是“良师加严师”,学生应该是“高分加绵羊”。而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客体的统一。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破除教育专制,要变教师实施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为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始终保持―种平等的、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要培养学生的示范者。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导师,又是朋友和伙伴。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教学中度过,我们可以想象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其是否应该有所调整与改变。
二、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1.从教材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角度
我们目前采用的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大量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教材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近年来,英语新课程突出强调任务型教学活动,教材语言比较真实、自然、教学方法要求比过去灵活,加强了交际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促进了学用的结合。课程教材取决于真实的生活,最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学会做事的能力,使语言学习回归根本,即“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高一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和生活,作为新生,班级里的同学大都是陌生人,所以对学生而言,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认识新同学、新老师,并和他们交上朋友。而高一英语教材的第一单元的内容就是友谊(Friendship),这一教材内容就充分地体现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相关、课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另外,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语言学习者通过“Friendship”这一课中遇到的人与事来帮助理解和掌握英语这一语言。
2.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角度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由此可见,学生与教师之间朝夕相伴,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师生之间才更可能构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海德格尔说:“教比学难是因为,教意味着让人去学。真正的老师让人去学习的东西只是学习。所以这种老师往往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学生在那里什么也没有学到,因为人们把获取知识才看作是‘学习’。真正的教师以身作则,向学生们表明他应该学的东西远比学生多,这就是让人去学。教师必须比弟子更能受教。”对此,张华教授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听到学生的声音,呼应学生的召唤,其教的行为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因此,教师是比学生更善于做学生的人、更善于学习的人,他从学生那儿学到的东西丝毫不比学生从他那儿学到的少。其次,学生的学依赖于教师的教。真是因为教师的在场和帮助,学生才能与所学习的事物的本质相遇,并形成生存关系。再次,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真诚的、关心式的关系。海德格尔说:“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真诚的,就绝不会有‘万事通’发号施令和专家的权威影响作威作福之地。”因此,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心、彼此呵护、心心相印,才可能有教学和学习发生。那么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因为在生活当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因此我们最容易做到这些。
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
杜威认为,“教育应当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经验,应当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班级授课,以儿童的亲身经验来替代书本知识的讲授。”本人认为要完全做到杜威所说的,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可以以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成长。
1.课堂教学内容应联系生活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那么选择真实的生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才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促进学生感知和领悟文本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就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因为处于身心逐渐发展的特殊时期,学生从认识问题的角度、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成人有所区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成年人的生活取代儿童生活,就可能人为地拔高教育目标,从而影响实际的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完成回归生活的任务而强硬地将生活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联系生活,做到关注学生完整的生活,既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态度,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注意所选材料的相关性,避免出现相互之间的矛盾,防止走向把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塞入” 教学中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让学生明了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了什么、从中能获取什么。所以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不仅仅是溶入生活,同时还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也要警醒课堂教学太过生活化。合理把握课堂教学同生活实践的联结,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积极地探索,不断地总结。
2.教师要巧设教学情境于课堂
实践是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一条可行之路。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根据教学目的任务精心选择、设计和改造的、典型化、概括化的材料为教学实践的对象,以教师的指导为实践的条件,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实践的重要方式。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就应该通过教学实践。而这一实践就要求教师巧设教学情境于课堂。以下是具体的措施:
(1)穿插生活中实际的故事于课堂教学
也就是提倡故事教学,故事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故事教学既然是以故事为载体,它就一定需要教师采用适合的故事,可以是利用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编的故事,还可以是学生编的故事等等。但在故事开始,必须得有一定故事情境的展现,若无任何情境、提示,要学生去学习、编演一个故事,无异于一个没有指明灯的航船,在大海里盲目航行。呈现直接的故事内容的图片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明白他们要学习点什么,激发想象力。
(2)通过活动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
我们就拿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创设活动,比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一番,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教材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教材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活动包括师生之间一起表演、演示、操作等具体的实际的活动来创设。
参考文献
[1]郭正良.教师教育观―不容忽视的一个话题[J].湖南教育,2003,(3).
[2]甘海红.初中英语生活性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 2006,(5).
(责任编辑 文 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