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生学会“倾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所说话的意思,能够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要细心,这是一种礼貌,是对说话者的尊重。
  课堂上,我们教师也一直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好让学生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但课堂上也总不乏下列现象:
  老师布置一项任务:“同学们,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话未说完,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老师的后半句就淹没在了这讨论声中;当一名学生起立发言时,其他同学叽叽喳喳,有的在低头摆弄文具,轮到他发言时,重复相同的答案;当发言的同学稍有迟疑,旁边的同学就急不可耐地打断他的话,把答案高声说出来;当老师挑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未点到的同学则叹气或不满……
  从表面看,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只顾着自己表达,根本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学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倾听,是一个学生思维敏捷的高度反映,而缺乏倾听,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他们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和同学的想法,甚至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学生发展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如果教师只沉浸在“活跃”的情境中,而忘记引领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那课堂的“高效”将无从谈起。
  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训练“听”当作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倾听”,培养倾听的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掌握倾听的能力,学会倾听的艺术。
  1. 榜样示范
  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带头认真倾听,用热切的眼神看着学生;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
  2. 恰当评价,积极鼓励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要多运用赞扬鼓励,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评选最佳 “听众”,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就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激起学生认真倾听的热情。
  3. 细化要求
  教师应给学生如何“倾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教师或发言的同学;有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有声音,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质疑,中间不能插嘴;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尊重发言人,不嘲笑、不指责,给予礼貌的纠正。
  4. 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听”的内容,并由浅入深地设计提问,让学生反复听,每听一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能听后释疑,在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边听边想,听后互相提问、讨论、解答,从而提高听的水平。
  5. 勤听写
  这里所说的听写,不是简单地听写单词,而是听写句子和段落。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听”的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在这样的培养中,学生会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课堂上也就不仅有热烈的争论场面,还会有静静地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如此,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才会更生动、有趣和精彩。
  “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光。”让我们努力成为“荡水、击石”的高手,共同去关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65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