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下水文”伴生一路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既是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也是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理基础。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到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的下水文尤为重要。所谓的“下水文”便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用学生的口吻,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自己撰写的文章。它既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又能比学生的习作水平技高一筹,能为学生的习作保驾护航,是写作教学中较有成效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师通过亲身实践能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更多感性认识,发现更多问题,从而在指导中能有效避免学生走弯路,提高习作指导的实效性。
  “下水文”通常以例文的方式在作文指导教学中呈现,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赏析,揣摩它的精妙之处,或习得此法,或深受启发,为更好地完成一次习作奠定基础。它对学生习作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指导习作环节,“下水文”对学生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下水文虽没有教材中的文章那么经典、文质兼美,但它诞生的重要使命就是“示范”二字。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下水文应更具针对性。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更容易发现藏在其中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秘密,有些可以直接为自己所用,有些可以借鉴模仿,一时间,它成了学生构思作文的标杆、动笔习作的利器。这对初学作文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沙漠里的一汪清泉。将下水文应用在选材环节,必将活跃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会将学生带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采撷更多生动有趣的作文素材。当然,要达到这一高度,前提便是教师準备的“下水文”在选材上既要立足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又要有新意,让人眼前一亮,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别致的“下水文”必将给抓耳挠腮、茫然不知所措的学生点燃一盏希望之灯,促使他们选出更多有趣、更接地气的素材,能有效地避免千人一面的尴尬。
  其次,“下水文”在修改阶段也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哎!和老师的作文一比较,我觉得自己的作文太烂了,原来问题出在这儿啊!”这就是“下水文”的导向性作用。“下水文”出现的时间可以很灵活,教师在讲评习作时出现的“下水文”会和指导习作环节出现的“下水文”有很大不同。前者是教师经过精心批改完学生的作品后写的,它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提取出来讨论、分析,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可将问题有意夸大,再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为学生营造轻松幽默的学习氛围,片刻欢愉后,再引领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回归平静的学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做起自我批评井井有条。原本枯燥、难讲清的问题一下就迎刃而解了。小学生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细节描写,内容空洞,既看不到一个动作,也听不到一句语言,所有的描写都被学生一两句转述的语言代替了。我在“下水文”中就故意将这点夸大,多次使用某某人说,某某人做,并在朗读时辅以重音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反观自己的作文,便能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修改、规范自己的作文。
  尽管“下水文”在小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有很大作用,但笔者认为在运用“下水文”的过程中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抓住契机,注重生成
  “下水文”是一把双刃剑。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预设的下水文其弊端也很明显。对于那些思维活跃的孩子而言却成了一个桎梏,他们飞扬的文思会被教师的下水文掐灭,依赖和模仿会让文章少了一些自主的灵动,会丢失学生的童真和童趣。作文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多的是想可以怎么模仿,怎样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一篇符合老师口味的作文,作文变得公式化,甚至急功近利。反之,教师若能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学情,利用自己良好的表达功底,站在孩子的角度,即兴创作出一篇下水文,对初学写作的孩子则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
  记得本人这学期在指导《难忘的童年》这一习作时,以“乐”为出发点,撰写了一篇自以为很有代表性的“下水文”,后来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学生中有许多特别有意思的素材:有买白糖的时候,白糖撒了,捡起来放到水龙头冲洗的;有冬天给小金鱼加热水,小金鱼被烫死的;有想通过喝墨水变成有文化的人,结果闹肚子的……听到这些鲜活的内容,我立马放弃了当初预设的下水文,与他们共同回忆童年的“傻事”,当堂生成了另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下水文”,这样一来,学生习作的题目也变得异彩纷呈:《白糖飞了》《对不起,宝贝》《学问不是喝出来的》……
  二、敞开心扉,平等对话
  “下水文”是作文指导课上的一个突破口,教师以它为载体,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我学会了某某》的习作指导中,我和学生一边交流,一边完成“下水文”。在平等的对话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于是,有的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要想学会一道简单的西红柿炒蛋绝非易事。”有的说:“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只有付出辛劳,才能收获喜悦。”有的说:“要想学会一样本领须有恒心和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有的说:“学习只要专注、勤奋,就没有学不会的本领。”……
  看着学生一本正经的样子,听着他们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我感到非常震撼,眼前的孩子不再是小学生,分明是一个个小小的哲学家。我对他们心生敬意,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这时我又适时给予他们点拨、整合,引导他们规范地表达,把他们实践过程中的心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他们认识到真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次“下水文”我也留下许多空白,让学生自由发挥,填出个性,填出他们独特的生活体验。
  三、不拘一格,积极创新
  教师的“下水文”应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它应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一盏航标灯,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树立写好的信心,帮助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因此,它未必是学生习作的典范,但它却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玉华洞》时,故意把一篇顺序凌乱,描写空洞的文章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评价。他们从文章的条理、遣词造句、标点的运用、文章的技法等多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我则在一旁或频频点头,或“煽风点火”,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与碰撞中,一篇由劣到优的文章诞生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他们不仅习得了写作知识,更获取了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下水文出现的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作前亦可作后,其作用前面已做叙述,故不再重复。我想强调的是,教师在批改完习作后写的“下水文”对学生的影响实在太大,但这点常被老师们忽视,其次,“下水文”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它可以是完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片段的口头的,只要能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就是成功的。
  总之,教师的“下水文”不仅是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还应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表现他们的“心律”节奏,笔者认为,充分利用下水文,将规范作文和自由表达有机结合,是小学习作教学中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值得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下水文”——教师的特殊作业》——励赛斐
  联系电话:13459864285
  详细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溪垅路二巷12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