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数学建模的微积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微积分是高等教育中难度较高的一门公共课程。上好微积分第一堂课,从讲数学建模案例入手,以此为桥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应用之广泛,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经典模型,分析微积分知识体系,并将课上教学与信息化辅助工具相结合,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脉络,抓住知识精髓并融会贯通。
关键词:数学建模;微积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141-02
以创新教育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顺应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以此为前提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型教学模式[1]。现今的社会大环境“实用主义”与“利益至上”大行其道,青年人“崇拜各种明星,不愿献身科学, 不再以学术研究为荣,聪明拔尖的学生都去学金融、法律等赚钱的专业。[2]”而作为高校管理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需清醒认识到,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术这个根本,大学生更不能脱离学习这个核心。而科研创新能力,与数学学科的发展和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紧密相连。依托高等教育,使学生打下夯实的数学基础,建立较高水平的数学素养,未来无论从事科研或某项具体工作,成功的机率将大大加强。
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主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以及交叉学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将实践中带有相同性质的问题以数据化准确描述,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即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进而给出实践指导,目的是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可见,数学建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只要需用数据说明的学科,就离不开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促进了导向性教育的开展。即使对于几乎不亲自做建模的学生,也将不可避免面对其他人的模型,比如撰写毕业论文。数学建模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注重队员间的协同合作,鼓励从“本源”入手理解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拓展探索与研究的空间,寻找新的思想与方法。同时,数学建模并不过于追求方法的复杂性,反而更推荐以“合适”为前提的创新性。从这几点可见,如果学生能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掌握一定的建模方法,则认为学生已培养了数学思维方式,已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与素养。
通过近几年的微积分教学工作,结合数学建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检验得以下几点认识。
一、上好微积分第一堂课,将数学建模合理融入其中
首先,從开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上好第一堂数学课至关重要。老师讲好第一堂课,整部课程即开启良好开端,之后的教学计划才能流畅执行。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师生互动得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想法将更多地反馈回教师,有利于教师作深入思考,随时调整教学手法,任课教师也就逐步树立起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第一堂微积课程教师一般准备的内容是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史,可以抽出一节课时,讲一些与初等数学有关的数据分析模型,或者简单优化模型。比如:“解读现今流行的选秀节目总冠军是如何产生的。”“承包了一个鱼塘,怎样才能有更好的效益?”“某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什么有关?”等。需注意,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微积分的教学,其意义在于建模所选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微积分的重要概念、思想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适当对建模的思路与步骤做初步尝试与实践。因此,模型不能过多,不应太过复杂,一切都以服务于微积分教学为前提,不能主次不分。
另外,一堂课毕竟时间有限,教师应注意后续系列措施,在教学改革中尤显关键。比如,第一堂课以“承包了一个鱼塘,怎样才能有更好的效益?”为例,从离散型模型过渡到连续型模型,不仅衔接初等数学知识,而且明确提醒学生,作为定量地研究变量变化的微积分学,离散和连续的概念不要人为去割裂。在讲到连续定义时,可将连续模型和为什么要学好微积分相结合。在讲到导数定义时,许多学生反映中学已学习过此概念,教师可在此处强调与中学知识体系异同,作为开讲前的伏笔。特别是讲到导数应用时,引入一个带有“相关变化率”的数学模型,承前启后,加深对导数概念的认知。
二、结合数学建模,微积分教学改革与创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如今,应用多媒体教学与使用板书相结合是微积分教学常用模式[3]。结合数学建模的特点,可以将课上教学与信息化辅助工具相结合,实践发现教学效果会更好;在授课方式方面,重点难点精讲与其他非重点蜻蜓点水式教学相结合,将启发式教学和适度灌输相结合,张弛有度,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听与思并进;在应用举例方面,选择一个既简单又经典的建模实例,在知识体系中反复使用,分析多个概念,解决多个问题,这样在教学中更容易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双重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软件应用方面,适当解读算法的设计思路,并与常用数学软件相结合,可以阐述数学软件的优点与劣势,便于学生实验操作。而在许多创新实践竞赛或课程设计中,数学软件的应用已非常广泛。
现代化终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信息化的一代更加普及。通过课上或课下、电脑或手机终端软件的应用,教师可发布随堂测验、问卷调查或小课题形式,既能作为随堂考勤的辅助工具,又能使学生多思考、多研究、多动手、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通过终端软件的应用,可随时观察学生是否注意到数学建模的四个关键步骤:合理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检验论证[4],而这四个步骤,也正映射数学对问题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的经典分析模式。
三、微积分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需注意几点时效性
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需注意所用数学模型的时效性。比如,应用“预测”和“控制”所建模型系统,如果结合近期发生的新闻,如“实事政治”“社会经济”或“体育赛事”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听课兴趣。另外,教师还需注意教学辅助工具应用中的时效性。比如,随堂测验等辅助活动提倡在规定时间段内高质量的互动,检验的时效性是关键。对能够按时提交测验或认真完成小课题的学生,教师可用提高平时成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除上述工作之余,教师尽量真实详尽地记录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情况,之后在课题组讨论会中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共同研究问题所在,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方法。
总之,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将数学建模引入微积分教学,做到两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微积分作为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其应用范围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对其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从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期末成绩两方面综合分析发现,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顾建民,沈其娟.以教促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48-49.
[2]鲁鸣.正在丢失的硬能力[J].文苑,2014,(2):57.
[3]秦宣云,李军英.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5):95-96.
[4]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