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亲身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许多学生的习作内容干瘪,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主要在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结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实践,就如何调动学生的五官感受,关注身体的认知、体验进行的教学尝试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作教学;学生习作;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的素材。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就是自己的生活体验,这就需要关注身体的认知和体验,而身体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工具,这是具身认知理论的主旨。所以写作的内容是具身性的,习作教学必须关注身体的认知和体验,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在具身认知视野下,笔者对高年级习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调动五官感受,写出独特体会
  人类五官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人们有了这些感觉就能分辨物体的基本属性。具身认知主张思维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和发端于身体的,身体的构造、神经的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世界,决定了我们的思维风格,塑造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所以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接触周围的环境。这样就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五官感受,并通过作文写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一)发挥独特的感官优势,让作文个性化
  同一种事物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官感受,敏锐地发现一些不同的想法并加以认同和鼓励。这种认同和鼓励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利用自己的独特感觉感受生活和世界,使作文彰显个性。
  (二)指导学生多感觉并用,让作文形象化、生动化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只关注通过某一种感官感受将事物写清楚,而忽略了其他感官的作用。这往往使文章读起来生硬单调,索然寡味。不难发现,学生的习作中视觉和听觉的运用是最常见的,味觉和嗅觉,尤其是触觉用得不多。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能适时地指导学生除了关注描述对象直接带给我们的感觉,还能全面地调动其他多种感觉,充分对写作对象进行欣赏、品味和把玩,再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那么就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古人写景就喜欢这么做,同样是写“春”:“万紫千红总是春”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我们在指导写景作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各种感觉,这样一来一幅立体的风景画便跃然纸上了。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关注身体感官感受指导学生多感觉并用,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使文字富有语言魅力。
  二、关注身体的认知和体验,进行真实的情感表达
  (一)创设课堂活动情境,有意识地增加体验的机会
  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中,教师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机会,充分释放学生的眼、耳、鼻、身、手,如设计一次科学实验、一次班级比赛等等。在指导孩子怎样写好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现象时,我曾和学生一起做了科学小实验《死海不死的秘密》。在实验前班级已经分成了若干小组,每小组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实验,并关注实验过程中自己亲身的体验。这样的实验操作,学生关注了自己五官感受,准确地捕捉住了自己的身体动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表达的情感和兴趣被激发,联想和想象被诱发,自己的体验感受也能真实表达。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写出的文章也会变得有血有肉,趣味横生了。
  (二)回归学生的平凡生活,引导关注真实的体验
  我们常说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写出来的文章就缺乏骨肉,连最起码的字数要求都不够。丰富生活经历相当重要,可事实上,老师创设的活动有限,更多的家长忙于生计也无暇特意带孩子体验生活,大部分孩子仍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基于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活动体验的同时,应将作文回归到学生的平凡生活,关注身边小事给学生带来的最真实的认知和体验。具身认知下的习作教学,就强调回归儿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作文的选材上实现与真实生活的无缝对接。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课堂上不约而至的蝴蝶“客人”,爽约的大课间活动,学校生活的“一场虚惊”等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关注这些事情作文也就慢慢成为学生记录事件、抒发情感的工具了,渐渐地作文也就会走进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了實实在在的、丰盈而又灵动的体验,就会通过文字的书写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发表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自然而然写作就不再是学生需要特意迎合的事,而是成为抒情表意的自然行为,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在具身认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在实践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活动情境或平时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身体的认知功能,让习作变得更加有效,从而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途径,渐渐成为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
  参考文献:
  [1]董芬,彭亮.身体视域下的体验学习与具身学习[J].教育导刊,2016(4).
  [2]叶培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