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们教研组的《小学阅读教学中预习有效性实践研究》一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12月16日,由我执教了第二次课例研究展示课。本次研究确定的课文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一棵橡树》。
课文讲述了一棵骄傲的橡树,因看不起周围的树,不愿意与它们为邻,在斩尽了周围的一棵棵树后,被狂风刮断的故事,说明“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在备课时,根据新课标的年段目标,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中心点: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预学生字,理解词语)
2.学习读、思、批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这棵橡树的骄傲情绪。(抓批读文特点,学批注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扣课文文本,领悟课文道理)
根据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本课的《预习单》和《练习单》,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自学,从字词到文本内容再到道理的体会感悟。有了《预习单》的引领,学生在课前已经学习了课文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就是孩子们期待的解决疑难困惑的阵地了。我认为学生在課前就能自主理解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在课堂上再浪费时间了。
我只需要在课堂上需要讲学生不明白或想弄明白的问题,或者是孩子们领会不深需要更深层次理解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落实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去。
因此,我将学生的课前预习收获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质疑和困惑作为“学—教—练思问课堂”的重点,以期更高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文本出发,理解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批读文,整合了“三维目标”,是落实学段目标的范本。“批读课文”的课型定位为“精读课文”。它是在“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和学习批注的方法,学生独自边读边批地理解课文。在教学策略上,我注意了以课文旁批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扶”字,侧重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形成边学边批注的阅读能力和方法,并尝试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批读意识,两次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批,给予学生批读方法的指导,进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努力把该课型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就已经能体会到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了(骄傲的人必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
2.学习抓关键词语理解感悟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找出表现橡树骄傲和高大的词语,通过引导朗读相关句子,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对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语进行了积累和拓展训练。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既了解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相同的或相近意思的写作方法,并从这些关键词句中明白了橡树的骄傲及原因。这一个环节较好地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目标。
3.着重指导朗读训练,品味橡树的语言
我认为,对文本“感”和“悟”的最佳途径就是朗读,有了“感悟”,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现出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意在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橡树的形象特点。我着重以第2、3、4、5段为训练重点(语气提示词依次为轻蔑、命令、傲慢),通过模仿橡树的神态、语气、动作进行自读、个别读、齐读、引导读等。学生朗读从最初的没有感觉,到朗读的效果越来越好,最终完全表现出了橡树的骄傲狂妄。在朗读训练逐层推进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橡树与日俱增的骄傲和遭遇的灾难,悟出了骄傲会失去朋友,失去朋友会导致失败的道理。
本次课例研究个人感觉比较成功,源于课前对《预习单》的精心设计和学生充分的预学,课堂中自然生动地交流了预习时的收获,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了预习中的质疑和困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如何使学生的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我们小组会沿着这个目标一直摸索前行,且行且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