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壮族学生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壮语、汉语到英语习得过程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三语间迁移现象探讨壮、汉双语水平与英语习得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推动壮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壮族;元语言认知;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223-02
  三语习得是学习者在掌握了第一语言和第二种语言之后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三语习得研究涉及早期三语行为、三语习得成因、三语间语际迁移和转换等内容。对元语言意识的研究属于早期三语行为现象研究的范畴,三语学习能够促进元语言意识的提高是三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元语言意识是用于反思语言特征和功能的能力,不仅能够内化语言并用语言规则产出语句,更是运用语言特征并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1]。元语言意识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并成为促进多语能力提高的关键要素[2]。“阈限”假设则对多语者双语认知因素对三语习得的影响做出了科学解释[3]。该理论包含两个“阈限”水平,第一是为了避免双语的消极影响个体必须具有的最低水平;第二是为了从双语中获得最有效帮助个体必须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母语—汉语—英语的习得背景下,充分利用三语习得过程中元语言意识的优势成为推动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教学发展的要素之一。本文旨在对壮母语者英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语言习得规律,为提高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水平提供借鉴。
  一、广西壮母语者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研究
  本研究参照元语言意识量表,通过调查问卷以广西民族大学,以及马山、武鸣和上林地区壮汉双语学校的约300名壮母语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在壮族地区双语学校中将受试者分为单语者(壮语熟练,汉语极低)、不平衡双语者(壮语比汉语熟练)和平衡双语者(壮、汉熟练且水平相当)三个类型,并运用Pinto量表对元语言意识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表现进行研究。
  1.语音意识。基于对语音意识任务结果的分析,三种类型受试者在语音意識差异明显。总平均数M为3.5128,SD为4.3679。最高为平衡双语者英语学习后的样本(M为10.5128,SD为3.3679),最低为非平衡双语者和单语者。平衡双语者在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后语音意识提升较快,而非平衡双语者和单语者在同等时期英语学习后语音意识提升不明显,处于同一维度上。
  2.词汇意识。本研究以词义辨析、搭配和构词方式等形式进行了词汇任务测试,其词汇意识差异各不相同。总平均数M为5.3426,SD为7.1453。平衡双语组表现最好(M为24.5102,SD为5.2147),其次为非平衡双语组,最后为单语组(M为0.6561,SD为1.9452)。总体而言双语者比单语者优势明显,而平衡双语者又比非平衡双语者优势显著。且三种类型具有典型的梯队差异。
  3.句法意识。句型结构分析、修改转换、意义辨析和语法功能等任务测试显示句法意识差异显著。总平均数M为12.1506,SD为7.0157。平衡双语组在英语学习后测试样本为M=22.3546,SD=4.3548。相对于平衡组英语学习后M值的显著升高,非平衡组英语学习后的M值上升并不显著。该结果显示壮、汉双语水平对壮母语者句法意识的变化发展作用极为显著。
  二、结论讨论
  课题组将双语学校的调查结果与广西民族大学壮母语学生英语习得调查结合,结论分析如下:
  1.总体而言双语者比单语者在元语言意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平衡双语者又比非平衡双语者和单语者具有绝对优势。壮、汉双语处于熟练且平衡水平情况下,在经过英语学习后学习者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元语言意识上会有显著提高。双语平衡者由于具备了熟练的双语水平特别是汉语水平,相对非平衡双语者和单语者,他们能够在英语习得中构建起元语言认知优势,体现出更高水平的语言能力,由此可推断在壮、汉、英习得过程中“阈限”所发挥的效应,即壮、汉双语水平皆在第二阈限之上且汉语并对三语英语习得产生积极影响。
  2.相对比平衡双语者,非平衡者和单语者在语音意识上的明显劣势也与对广西民族大学壮母语学生迁移研究结果相符合。结合迁移研究,非平衡双语者和单语者的汉语处于劣势,母语壮语处于绝对优势,其迁移到英语习得中的可能性更大,引起壮语对英语的语音负迁移,常见的如壮语送气音的缺失造成的“夹壮”英语。因而,在壮语对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负迁移中,语音负迁移是较为显著,也是较严重的。从认知和语言加工角度分析,非平衡双语者和单语者的语言加工能力和语音意识、策略上的劣势,使其不恰当地激活了建立在壮母语基础上的认知程序,促使负迁移的产生。
  3.只有壮、汉双语平衡者在英语习得中才体现出优势。按照语言习得理论,多语者比单一语种学习者更具有语言认知潜能,而为什么壮族地区壮母语学生普遍比汉族学生英语习得水平低?本研究发现,壮、汉非平衡双语者达不到熟练双语水平,其汉语水平较低,而壮语能力远超二语汉语能力。按照Bialystok的控制分析理论[4],他们没有促进语言认知能力发展的条件,并不具备语言知识分析和注意控制优势;在从单语到非平衡双语再进入到三语英语习得后,在各项元语言意识任务中并没有展现出认知和意识能力随语种增多而得到发展的特点[5]。在本课题研究中,课题小组参照壮母语者的高考语文成绩并对汉语水平进行测试,发现汉语水平较为低下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低,而且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较为强势的壮母语不仅对汉语造成负迁移使汉语水平低下,而且对英语输出的负迁移错误也很严重并造成英语学习障碍。英语水平较高的壮母语者相对而言汉语水平也比较高,而且由于他们具有较高的元认知策略水平和语言加工控制能力,其多语体系中并没有出现壮母语对汉语和英语的负迁移现象,特别是在词汇、句法意识中具有较为出色的辨析词义和句法结构的能力。平衡双语水平促进元语言意识发展,双语水平高也会带动语言加工控制力的提高。对比壮、汉平衡双语者和非平衡双语者的三语习得特色,在单语—双语—三语习得过程中,熟练且均衡的壮、汉语水平在提高元语言意识中的作用显著,印证了“阈限”效应,也证明了汉语(二语)水平的积极作用。   三、对广西壮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首先,注重元语言意识和壮、汉双语调查研究,加强学习策略培训。对壮母语大学生的母语、汉语习得特点和元语言意识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是提高元语言意识能力的基础。结合其双语水平、语言意识和习得状况,引导学生进行壮、汉、英异同对比并探寻其语言规律,对自身汉语、英语学习进行反思,重视汉语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总结,通过辨析三语间语言规律研究语际间的正负迁移,以正向迁移推动汉语和三语英语水平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以促进双语者的优勢发挥,提高元语言意识。元语言意识的提高不仅反向促进英语学习,而且还有助于壮母语大学生的汉语和综合水平能力的提高,形成三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其次,编撰使用发挥壮母语大学生元语言意识优势的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应体现出元语言意识的两大要素——语言知识分析和加工控制的结合。针对壮族大学生习得特点的教材中的规则性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分析,而结合壮民族文化和壮、汉、英文化对比的可理解性输入则有助于语言加工控制。结合壮族地区文化特色和英语习得特点,构建真实的壮、汉、英多元文化体验环境,在大学英语课堂及课外通过真实的多元文化交际任务使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加工和内化,以强化壮族大学生元语言意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最后,结合壮族区域特色建立起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按照“民族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构想增设壮族文化、汉族文化和英语文化赏析课程教学板块,通过语言文化间的交融和正迁移促进壮族大学生元语言意识的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壮母语者习得规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壮—汉—英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特性,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壮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Baker,C.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1.
  [2]De Angelis,G.Third or Addi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M].Toronto:Multilingual Matters,2007.
  [3]Cummins,J.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4.
  [4]Bialystok,E.Analysis and control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4,16:157-168.
  [5]曾丽.儿童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748-7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