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信心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自信心;体育课堂;小学生
一、 自信心对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正是通过各种方式的自信心培养,才对自己有了自信,力争上进,拥有了“天天向上”的健康心态,最终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功。心理学家曾经对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30年后对其中的30%高成就者与20%无大成就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明显差异在于自信心。也就是说自信心越强,成功的概率越大;反之,自信心越弱,失败次数越多。这一研究也告诉我们,少年拥有了自信就等于向日后的成功迈进了一步。
二、
体育课堂中影响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因素
体育课堂的特点是频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其次体育课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健康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老师、教学媒介、教学手段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一) 学生自我评价
一个人自信心的形成主要受自我评价的影响。自我评价主要受自我认识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认识形成的主要时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自我评价逐渐趋于稳定。小学生缺乏对自己理性和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小学生对成败结果的归因模式是影响自信心和行为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
(二) 学生互鼓性评价
体育课堂是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除了自我的评价外,同学之间的认可和鼓励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养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父母和长辈的疼爱,在生活和学习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学,合作意识淡薄。体育课堂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个体通过借助于同伴间的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影响自我的认知形成,最终影响自信心的培养。
(三) 教师鼓励性评价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自信度越高;反之,教师对学生期望值低,可信度较低,则学生的自信度较低。体育课堂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要积极认可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氛围中,让学生学得开心,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采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的表现,因为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积极评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体验成功,促进小学生积极进取,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终在学习其他方面取得进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予口头表扬,而对于那些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给予恳切的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除了及时还得持之以恒。
(四) 课堂目标的实施性
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和增强自信,而失败的结果会使自信削弱或丧失,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照顾到多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实现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体验。
三、 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一) 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教学目标是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过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过低,没有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设置不同的水平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 教学形式的趣味性
体育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是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相结合,附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和鲜明教育意义的活动。创新性体育游戏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认知功能,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智力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我的认可度高,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三) 教师的认可性
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度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将学生的努力看在眼里,通过多方位积极评价,让学生体会多方面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包括口头表扬、赞许的眼光和微笑、物质的奖励、手势等。这样即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又激励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 教师的引导性
小学生的身心还不健全,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还不全面,自我表达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表达自我,逐步让学生思维更敏捷,细路更清晰。例如在教學过程中,学生不免有很多过失,不当的处理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影响较大。如何合理处理好学生的过失?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发现的眼光,注意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先鼓励学生后指出不足。其次指出学生存在的过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过失。学生将课堂中取得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信心。
小学体育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0分钟,为学生创造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同各学科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未来健康而幸福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珍.论小学生的自信心及其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2008(6):24(3).
[2]刘先华.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8.
[3]李秋莉.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作者简介:
于家生,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