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分析法”在急诊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应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急诊护生的带教方法,提高护生急救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方法选择31名护生为观察组,2组护生均按常规教学,观察组护生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结果观察组护生专科理论成绩、急救护理实践能力、护生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案例分析法"进行带教,使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提高了急诊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生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带教方法。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护生带教;护理实践能力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抢救患者时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快速有效、准确及时,这就对护理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抢救仪器复杂,操作较多,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护生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是我们面临的带教难题。案例分析法(Case based teaching,CBT)是选取临床典型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置于具体情况下加以阐述的教学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一2018年4月在我科轮转实习的6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人选标准为能够按时参加临床实践培训、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根据实习时间的先后,将2017年4月~2017年10月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2017年11月一2018年4月实习的护生作为观察组,2组护生实习时间均为4周。对照组护生35名,其中男性3名,年龄22~25岁,平均(23.4±1.3)岁,其中大专学历23人,本科学历12人;观察组护生31名,其中男性2名,年龄2l~24岁,平均(22.9±1.4)岁,其中大专学历,17人,本科学历14人。2组护生在年龄、学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讲授一演示一实践一考核"流程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实习时间4周,每周1次小课讲解,理论3次,操作1次,讲课内容为急诊常见疾病10个案例,一对一老师跟班带教。
   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案例分析法。即采用案例分析法對实习护士进行带教,每日1个案例汇报,每周1次小组讨论,带教案例与对照组相同。
   3.带教老师选拔。2组护生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4名,带教组长1名,均具有急诊护理工作5年以上,本科学历。抢救组长为带教组长,带教老师负责日常带教工作。
   4.典型案例的选择。根据急诊专科特点,选择lO个重点病种作为带教标准案例,具体案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多发伤、颅脑外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高热惊厥、肠梗阻、急性有机磷中毒、百草枯中毒。由带教组长和带教老师负责10个典型案例教案编写,制定案例内容、提问方法和、案例讨论重点等。
   5.护生案例汇报标准。制定护生案例汇报内容与重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要临床表现、阳性体征、诊断、急救护理措施、首优护理问题及转运时的病情观察等。
   6.制定详细带教方案
   ①基础理论学习:带教组长负责接待护生,入科第1天,将标准案例手机发送给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复习,带教老师检查护生标准案例的掌握情况。②实践能力培训: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一对一跟班带教,负责对护生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病史采集、病情观察、急救处理及转运等实践指导。③案例汇报:汇报案例以典型案例为主,其它案例为辅。护生在每日下班前30min将所选案例向带教老师和带教组长进行口头案例汇报,带教老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指导,带教组长根据学生案例汇报情况应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在小组讨论会上进行分析。④案例讨论:每周一次,讨论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由带教组长负责主持,带教老师和所有护生参加。要求老师提前2d选定案例,并提出重点问题,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由1位护生汇报案例,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老师启发护生,把握讨论方向,最后总结。
   (三)观察指标 参与考核人员为护士长、总带教老师、抢救室带教组长,考核结果计入出科考核成绩。
   1.理论考核 总分100分,在急诊专科护理题库里随机取试题。
   2.护理实践能力考核口 总分100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际处理一例患者并书写抢救记录一份。考查内容包括:采集病史能力(10分)、观察病情能力(20分)、应急配合能力(15分)、首优护理问题正确(15分)规范操作能力(20分)、语言沟通能力(10分)、文件书写能力(10分)。
   3.护生满意度调查。自制护生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个人应急能力、增强自信心、对本教学的评价H1等8项,分为好(990分)、一般(80-90分)、差(<80分)3个等级。问卷均由实习护生填写。
   (四)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问比较采用卡方(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8)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一)提高护生自信,减轻恐惧心理。护生在实习初期或新轮转到急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与胆怯,面对重症患者显得无所适从。案例分析法带教使护生从了解患者病情人手,逐渐过渡到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让护生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能缓解护生面对危重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尽早适应急诊工作节奏。
   (二)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护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目标的确定可以保证教学活动始终按计划向预期目标进行,也是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和依据,又是评价教育结果的标准。传统带教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做,轻理论,重操作,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与分析。观察组护生每日一个案例汇报,让护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变动力,护生为了能准确的描述病情,提出护理问题,需要自己看书、查资料,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护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思路。
   (三)培养了护生病情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案例分析法"带教,以学生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只是担任协助角色,通常不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启发护生查找资料,寻找答案。通过对护生10个案例的强化训练,护生对具体患者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从患者的病史采集、典型症状、阳性体征、到主要用药与急救护理措施等,特别是对于首优护理问题的识别和判断,使护生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判断能力有了较好的提高,从而能有更多的勇气参与到抢救患者的工作中。对于实际案例复杂性,护生能学会思考,并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及时与带教老师进行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答案。
   (四)提高护生急诊急救应变能力。当护生选定典型案例后,带教老师会重点关注该护生对患者的护理和操作,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和训练,92%护生在第一周能对急诊患者进行接诊与病情分级;62%护生在实习的第二周能掌握急诊患者的常规急救措施,如: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第三周,48%护生能协助老师参与患者抢救如:心肺复苏、气囊辅助呼吸、吸痰、洗胃等;第四周,能掌握一定的急救患者的技巧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昏迷与休克患者的卧位、转运患者时,护士站位和病情观察等。提高了护生转运患者的安全性,临床上急诊入院的三四类患者大多由护生护送,该方法要求护生对自己所处理的患者全面掌握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并学习采集病史的方法,提高判断病情的能力。提高了护生在护送患者在转运途中对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识别能力。
   三、结束语
   "案例分析法"运用于急诊临床护理带教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护生急诊理论知识与急救护理实践技能,护生通过了解病情,收集资料,发现危重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从医师的病程记录中去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使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护生对护理带教满意度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在参与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自信心。该带教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带教老师的基本功要求较高、课前需要充分准备,案例汇报内容较多,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研究时间需进一步延长以观察培训的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俊杰,范颖楠,冯筑生,等.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5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