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幸福课堂,培养高中生政治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程改革下的新教育理念不再是“拔苗助长”式的灌输式教育,而是转变为以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启发式教育,幸福课堂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旨在通过幸福感引导学生由衷地爱上学习。高中政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以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且发展政治素养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根本任务,据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通过构建幸福课堂培养高中生的政治素养。
【关键词】幸福课堂;高中政治;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科学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培养高中生的学科素养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任务。在这种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堂应更突出学科幸福情感、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即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学习观,进而获得心智的全面发展,如此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使高中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得到充分提升。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可构建幸福课堂,让学生在充满智慧的教学模式中探索知识,由此启迪他们形成生成性学习思维,从而推动其政治素养的实质性发展。
一、建立合作探究型课堂,构建互助共享的“幸福课堂”强化学生政治能力
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以期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中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这既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实质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可见构建合作探究型课堂切实为提高其学习能力的极佳方式。高中政治幸福课堂同样提倡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旨在通过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如此便可在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提升大家对政治课堂的情感认同。由此出发,教师可构建互助共享的幸福课堂来达成这一目标,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在学习“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索或询问家中长辈等方式,对传统文艺、地方风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等文化的变迁情况进行资料整合,然后在课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趋势”。在课堂探讨中,学生可以大致总结出以下结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够因时而变,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即民族风俗差异影响着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文化应以“与时俱进”为发展理念,在传承其精华的同时创新发展,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习政治知识,可在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高其政治学习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感。
二、开展实践型教学活动,构建动态生成的“幸福课堂”增强学生政治意识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努力奋斗的过程,才能使他们深刻体验成功的自豪感及超越自我的幸福感。政治是一门立足于生活的行为性学科,是各种团体進行集体决策的过程,这便表明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既是政治学科的需求,又是发展其政治素养的情感前提。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可构建动态生成的幸福课堂,即通过开展实践型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切身的体验中感受政治活动的现实意义,由此促进其政治意识的初步形成,从而为其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学习“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课时,笔者在课堂中开展模拟听证会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旨在初步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首先,在课前一周与学生商定听证会主题,如以“高校‘自主招生’该如何选拔人才”这一主题为例,可让大家分为教育部、高校代表、高中生、学生家长等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利用一周的时间搜集辩论素材,并整理为有序的书面材料。这个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可有效增强他们的政治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可让其意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最后,在各方辩论内容的整合中得出最终结论,切实将实践活动打造为一个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民主决策的积极意义,还能增强他们对政治课堂的认同情感,可见,构建动态生成型幸福课堂切实对提高其政治意识具有促进作用。
三、营造人文型教学环境,构建文化育人的“幸福课堂”提高学生政治文化
在教育部全面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导下,“文化育人”与“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界的两大热点关键词。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素养,基于“文化育人”的政治课堂,便是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理论指导,以尊重、信任、民主、自由为发展方向,以此推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品质的均衡发展。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可营造人文型教学环境,构建文化育人的幸福课堂,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即在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其文化素养与人格品质,使学生更全面地体会政治学科所带来的幸福感。
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抽象哲学概念,利用寓言故事帮助他们认识哲学概念的现实意义。在“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故事中,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赶忙向齐国求救,然而当齐国大将准备赶去赵国时,谋士让他从魏都大梁切入,攻其虚处,这样不仅可以顺利解救赵国,又能歼灭魏国势力,而后大将按此方式出击果然大败魏军,成功解了邯郸之围。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可知,赵、魏、齐三国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联系,可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此外,笔者还为学生普及了更多蕴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表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买椟还珠”则告诫人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即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借助人文性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水平,从而使他们在文化氛围的烘托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
四、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构建心态养成的“幸福课堂”发展学生政治素养
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决定了其教学形式与内容要注重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智力教育,而是要转变为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理想情操、奠定良好思想基础的主观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成长进程中感悟学习幸福的真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构建心态养成的幸福课堂来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即充分发挥政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功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如此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质量,还有利于大家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若想让学生从根本上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让他们将政治知识随时随地运用于生活中,使其形成运用政治眼光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笔者在教学时引入了一些生活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笔者让他们思考“反季衣服价格低”“冬季大雪导致蔬果物价提高”等生活现象的主要原因;又如,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时,笔者则通过引入“中国式过马路”这类现象来引导学生反思,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开展“纠风活动”。如此可让学生养成运用政治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政治素养,进而实现学习幸福感的升华。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需求勇于探索、个性特质鲜明的发展型人才,且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形式极为迫切。据此,高中政治教师应构建具备尊重学生、唤醒他们成就感、挖掘其个人潜能特性的幸福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真情迸发、思维涌聚的精神场所,让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体验幸福、增强情感、建立正确价值观,并使之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不断发展自身的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春富.构建幸福的高中政治课堂[J].黑河教育,2017(8):27-28
[2]张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体系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0):18
[3]邱斌,左群.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教育导刊,2017(4):5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