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茶叶加工技术是高职院校茶学类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本文将课程结合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后进行教学改革,应用“岗课证赛”融合的课程改革方式,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与实现,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内涵建设,并更好地满足福建现代茶产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取得一定成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茶叶加工技术;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238-02
一、引言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作为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并为更好地完成并服务福建现代茶产业对接,对《茶叶加工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应用“岗课证赛”融合的课程改革方式,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与实现,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内涵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课岗证赛”融通中“岗”即职业工作岗位,“课”即教学课程,“证”即职业资格证书,“赛”即各类技术技能竞赛。《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岗课证赛”融通具体表现为:教学团队通过对茶产业市场人才需求质量多次深入调研,进一步确定人才目标;通过收集茶行业生产一线专家对茶叶生产与加工岗位的技术要求标准,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将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内容与其相衔接,把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使课程与岗位、职业技能证书知识融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茶叶生产加工技能大赛,实现课赛结合。因岗设课、寓证于课、寓课于赛、岗课证赛相融通的教学模式将典型性工作分析、职业化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做、练四个环节的努力,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练中提升”,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
此教学改革方式为:将校内教师教学与企业师傅有机融合,将传授技艺、培养素质、提升能力教育更加有效融为一体,强调“理论够用为度,突出适用为本”,以企业实践教学为主,以“前厂后校”“校企结合”加速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的认知,通过参与或承办各级制茶技能大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通过“茶叶加工工资格考证”巩固并加强教学效果,形成了“课堂学习+厂区实践训练+制茶技能大赛+茶叶加工工资格考试”的“岗课证赛”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实施充分实现该课程应用性与教学过程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特点。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项目模拟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设置茶叶加工技能专项岗位训练,如红茶加工岗位实践模拟,使学生掌握红茶加工岗位技能程序(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及相关工艺参数,并能对所生产的茶叶产品进行品质鉴定与分析,学生通过技术总结、教师及师傅点评等途径对加工过程进一步反思并提升,同时在茶叶加工岗位情景模拟过程中实现各种常见问题和突发事故的模拟训练及相应故障的识别与排除。通过教师与师傅进行点评和解说,学生在项目模拟过程中能真实感受岗位技能要求的情形,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相应的茶叶生产加工技能,才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茶叶生产技术岗位加工夯实基础。
2.参观教学法。将授课地点转移至茶叶生产加工厂区中去,实现实地参观教学法,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由该课程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到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等公司或生产加工基地进行参观教学和考察,通过多种现场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茶叶加工操作,学会辨别并有效解决茶叶加工岗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3.课堂产品展示法。学生进行茶叶加工产品的自我展示,要求学生结合茶叶加工过程的工艺特点,分析产品品质与茶叶加工工艺的关联性,为学生下一次加工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做好前期分析准备。通过此教学模式的实施,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在公众面前勇于表现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并提升各项能力,为各级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
4.以赛促学法。《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与技能竞赛有机融合,把参与校内制茶技能大赛和全国行业内制茶比赛归属于日常教学内容,在课程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院级、国家级制茶技能大赛,通过实施此模式,参赛选手在参赛前期准备工作及比赛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非参赛选手通过观摩比赛得到激励和鼓舞。以赛促学法进一步彰显《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改革实施与实践效果的独特性。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手段改革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通过“岗课证赛”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以往以结果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法,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等考核方法,实现课程教学考核手段改革的目标。
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①技能考核:结合每次实训进行,通过每次实训学生提交的茶样,考核学生对茶叶加工过程中综合影响因子的判定与适度的判断;②理论知识:结合实训课程开展,以学生对实际加工过程中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进行评判,判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1.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教学改革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岗位教学有效结合,有利于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将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仿实境教学模式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职业化、实践教学体系化、考核模式多样化。
2.职业技能竞赛捷报频传,发挥示范标榜效应。《茶叶加工技术》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制茶技能大赛且捷报频传,获奖选手被茶叶企业择选为重点培养对象,毕业后直接成为企业重要骨干。此模式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并提升了学生参赛积极性,已初步突显榜样示范力量,以赛促学的效果已经形成。
3.建立健全双导师制教学团队。《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与实施离不开双导师的共同协作,课程教学团队按照校企双导师“互聘共用”的原则,选派企业专家与学院教师有机对接,构建了“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在原来基础上完善了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有计划地安排课程专任教师到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等相关茶企开展对口企业挂职锻炼与顶岗学习,组织开展多种教学交流活动,熟悉并掌握茶叶生产加工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工作标准和使用工具等,学校导师胜任茶叶生产技术岗位后可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茶叶加工技师”“评茶技师”等,以更好地完成《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确保现代学徒制班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进行“岗课证赛”融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茶叶加工技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内涵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此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有利于专業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红卫,练招民,王亚东,等.现代学徒制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6,(17):74-77.
[2]吕永康,闫刚等.高职院校《茶叶加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浅析.普洱学院学报[J].2014,(30):117-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