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X”主题阅读开启语文新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1+X”主题阅读是把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内,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好主题阅读的议题,精心选择与加工优质的“X”文本,抓住“+”的时机,巧用“+”的方式,实现最大的主题阅读效果。
  关键词:“1+X”;主题阅读;议题;语文素养
  何谓“1+X”主题阅读?它把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内,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新语文教学。这里的“1”既指教材内的一篇课文,也指这篇课文的一个典型特征,称为“议题”。“X”是指与这个议题相匹配的多篇文章。
  “1+X”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中会碰到以下操作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一、 如何确立“1”?即主题阅读议题的确立
  (一) 指向文章主题
  如《梅花魂》《桂花雨》,根据主旨可以确立议题为“思念家乡”,《慈母情深》《看病》根据主旨可以确立议题为“母爱”。
  (二) 指向写法
  如《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两篇文章有一个表达特点:伏笔铺垫,那我们就确立议题为“伏笔铺垫的写法”。
  (三) 指向体裁
  如《坐井观天》,可确立议题为寓言特点,《羿射九日》,可确立议题为神话特点。
  (四) 指向人物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物议题“周恩来”;《青山处处埋忠骨》——人物议题“毛泽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物议题“鲁迅”。
  (五) 指向作家
  如《夜宿山寺》,可确立议题为“诗人李白”;《有的人》,可确立议题为“作家鲁迅”。
  二、 如何选择优质的“X”?
  优质“X”的形成要经过选择与加工两个步骤:
  (一) “X”的选择
  “X”的选择是在与“1”确定主题阅读议题的过程中一起产生的,是根据教学需要,在一个议题的牵引下选择适合课堂阅读的文本。“X”的选择要根据“1”的议题进行。
  1. 从主旨出发选择“X”
  例如:《梅花魂》,根据“思念家乡”的主旨议题,可以选择X文本《月是故乡明》《藕与莼菜》,《桂花雨》可以选择文本琦君的《粽子里的乡愁》。
  2. 从写法出发选择“X”
  如《刷子李》,根据本文写法特点,可以选择的“X”文本《表哥驾到》《张大力》《小抄写员》,这三篇文章都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3. 从体裁出发选择“X”
  比如:寓言《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根据寓言的特点,可以选择“X”文本《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寓言故事,类似的几篇寓言阅读,学生对寓言特点必定有更深刻地认识。
  4. 从人物出发选择“X”
  如:鲁迅作品《少年闰土》,表现了一个见多识广、热情大方、健康活泼、机智勇敢的农家少年形象,但这样的阅读体验只是得到一个片面的闰土形象,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显得单一。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引入《中年闰土》,也就是《故乡》一文的后半部分,读出一个拘谨木讷、穷困潦倒、孤立无援的中年男子。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巨大差异,给读者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什么改变了一个人?能够产生这种阅读的思考与期待,是单篇文章所无法达到的。
  5. 从作家出发选择“X”
  如:老舍是中国当代一位著名的作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就有老舍《母鸡》和《猫》两篇文章。除此之外,可以引入他的其他文章《小麻雀》合成一组,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老舍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对老舍这位作家的性格特点、语言风格、情感倾向等有了更多的认识,还可以推荐《小学生老舍读本》。整个学习过程,就实现了从单篇到多篇,再从多篇到整本书的阅读过程。这样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家的个性特点与表达特点。
  (二) “X”的加工
  “X”选择后,还要对其进行加工,从而实现最大的主题阅读效果。这个加工过程包括主题阅读议题再聚焦、文字内容再推敲、文本长度再精简等。要求要指向议题、长短适宜、难易适合、文质兼美、体式多元、适合在课堂阅读,一定不能原文照搬,不顾长短,造成学生阅读疲倦,那会适得其反。
  三、 何时“+”?怎么“+”?
  “1+X”并不是文本的简单叠加,要思考“X”如何与“1”组合,何时呈现最有价值,发挥怎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 铺垫式
  课前诵读与课文议题有关的好词、名言、诗歌、童谣、美篇等,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如:教学《慈母情深》时,课前可以创设情境配乐朗诵《游子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前可以诵读关于爱心的诗歌。《伯牙绝弦》,课前可以诵读关于交友的名言。
  (二) 比較式
  如:有一类寓言的特征是比较人物见寓意,《骆驼和羊》《小木舟和大轮船》,还有大家熟悉的《铁罐和陶罐》《标点符号的争吵》都是这类。通过这组文章,孩子们发现:它们都有人物之间的对比,每一组人物都有特点,各有特长。通过对比,学生还明白了“谁都不要骄傲”的文章寓意。这实际上就是通过1+X的比较方式,让孩子发现并掌握这类文本的内在规律。
  (三) 补充式
  有时,课文里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背景远,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找一些资料文本阅读,帮助理解。如:在学习《青山不老》时,学生对西北地区不是很了解,可以补充链接一段关于写晋西北地区的片段,让学生阅读,这样孩子就能在短时间内阅读了解晋西北的气候,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补充阅读,说感受。
  1917年,周恩来19岁,中学毕业,要到日本留学。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四) 解说式
  有些文章不好理解,所以需要阅读另外的文章助力理解。X是对1中某些信息加以解释说明,以文解文。
  如:《七律·长征》,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时可引入《巧渡金沙江》,学习“大渡桥横铁索寒”时可引入《飞夺泸定桥》,学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时可引入《翻越大雪山》,这样通过阅读这几个故事,解释说明了诗句的意思,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五) 延伸式
  X是对1中的主题进行延伸,升华感情。例如:《青山不老》引入阅读X文本《看山老爹》,使学生对守护山林,造福人类的人更加钦佩,对环境保护的主题进行了延伸。还可以延伸课外,推荐阅读整本书《寂静的春天》。
  教学《慈母情深》时,全文总结后,出示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配上深情的音乐,让学生在这种浓浓母爱情境中朗诵,结束全文,升华感情。
  1+X主题阅读,海量阅读,开启语文新教学,确实可行。语文老师们,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希望我们大胆改革,把课外阅读机智引入课内,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悄然成长!
  作者简介:
  茅秀媛,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赤岩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