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我国贫困山区中常常出现教师消极怠工、远离学生和群体等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学生根本无法有效提升学习成绩,教师也无法提升教学质量。阐述了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以期能够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指人们身体上形成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反映,多是由于工作分配不均所导致的。而我国贫困地区教师普遍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问题,这对于教师未来发展和学生学习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应积极解决教师心理压力问题,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
   (一)身体素质下降
   贫困地区教师由于职业压力较大,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身体出现生理问题,如身体不适、身体易疲劳、体质虚弱、患神經衰弱、心脑血管病、长期失眠等症状。在情绪方面体现于易烦躁、过于敏感、易怒、精神不振、容易紧张的现象。由于贫困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且医疗条件得不到有效提升,当地人们缺乏健康意识,从而导致教师身体状况逐渐严重。
   (二)缺乏职业认同感
   贫困地区教师行为上主要体现出教学呆板、热情下降、创新能力较差等现象,对学生极为冷漠,不善于与同事交流互动。相关调查中指出,贫困地区极少有教师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在未来就业时选择教师行业,而城市教师更愿意让自己的子女选择教师行业,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贫困地区的教师对于自身职业严重缺乏认同感。
   (三)教师性格出现偏差
   这体现于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例如教师不愿与学生产生过多的互动,且身体上也与学生保持较远的距离,不愿去了解学生、理睬学生,甚至贬低学生。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升温,教师很有可能放弃自己的职业。
   二、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
   目前贫困地区的教师普遍面临着工作与收入不符的现象,且教师社会地位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在待遇和劳动强度方面根本不对等,这也是目前贫困山区教师的生活真实写照。教师承担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还需要付出各种教育费用,这也是导致教师生活压力的原因所在。
   (二)内在因素
   首先,教师需要在工作中扮演多重角色,他们需要时刻与学生、领导、家长产生互动和沟通,这也导致教师在面对不同对象时会产生不同压力。其次,在学校的眼里,教师应兢兢业业去工作,努力完成学校所下达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家长眼里,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优异成绩,在学生眼里,教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和亲人,在教师亲人眼里,教师应该是一位合格的家庭成员。但教师在实际生活、工作时,由于多重角色的压力导致教师内心十分疲惫。
   三、贫困地区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解决策略
   (一)提供社会支持
   由于当前贫困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社会应给予贫困山区教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生存情况,让教师的付出能够获得应有回报。例如,政府可将教育经济资源着重释放于贫困山区当中,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提升贫困山区教师的地位和收入,并转变社会舆论,让人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平等对待教师的职业,让山区教师都能够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下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此外,相关部门可开展相应的评价制度,让贫困山区教师能够根据当地教学情况进行回报和总结,并给予支持,给贫困山区带来优越的教学环境,在无经济压力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其次,教师需要与学生、校方、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在学校的关怀之下让教师减轻心理负担,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行教学工作。
   (二)缓解职业压力
   首先,贫困山区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自我认识,这也是目前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倦怠的主要原因,教师在工作中面对不同对象不能够及时调节自身心态,尽管背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教师心理压力与平常人无异,在面对压力时也会产生倦怠心理。因此,贫困山区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思想,根据自身能力、兴趣、个性来构建一个合理的角色和工作目标,以此形成正确心理环境。其次,教师可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来培养自身能力,让教师更加愿意接受挑战和面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勇于锻炼自己,以此强化自身教学能力、综合技能、专业水平,让自身工作更为出色,由此缓解职业压力。
   综上所述,贫困山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压力和多重角色导致,这也是当前教师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应积极缓解自身压力,并在社会的支持下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
   参考文献:
   [1]郭浩.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缓解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0):64-67.
   [2]胡先云,王放,龙小林.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M县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2):61-64.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