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数学素养”,即立足于人先天的生理基础,在后天数学教育、生长环境的影响之下,通过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数学观念、技能以及知识素养。数学素养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阶段,与教师的悉心教育密不可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均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进行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对其数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应用价值,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地应用教材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一、数学素养概述
   数学意识,即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方面的行为习惯或自觉意识,能够通过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表示和分析事物之间的数学信息和数学关系。
   数学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有助于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数学中的口算、心算以及作图等行为,都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换言之,就是将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同时借助相关的数学技能解决问题。例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经常会涉及小数的计算,这便是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属于一种科学的、简便的、理性的语言,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文字表达转变为数学表达,之后通过精准简洁的数学语言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即推理、归纳、概括的形式化思维以及想象、直觉等非形式化思维,这些都属于数学方法和思维。数学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等都属于人类的高级思维模式,它通常存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学习当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发展化、抽象化的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未来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性
   1.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中往往缺乏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这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数学思维具有灵活性、直观性和客观性等特征,教师可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数学问题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
   2.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应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解决现实问题,单纯的教学只是传授知识,学生还不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能够增强其实践意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日常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培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逐渐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误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技能和基础知识,同时要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要对学生的数学品质和观念进行培养。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对数学素养概念的了解不足,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并不知道从何入手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培养,存在较大的教学误区,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认为数学技能等同于数学素养,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要依靠扎实的、系统化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技能。由此可见,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数学素养的真谛,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虽有助于学生数学技能的提升,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第二,个别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不适合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培养,这表明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素养的宽泛性,它不仅包括数学意识,同时也包括学习、应用数学的品质和行为。因此,某一部分数学知识不适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观点并不成立,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与教材内容并无直接关联。
   第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这一观点也没有科学依据。在当前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过分注重数学文化背景教育,因而导致课堂上产生了“唯文化”的现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也是教学形式化的突出表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不利。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建议
   1.注重教学引导,提升学生类比能力
   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之后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新时期背景下,要让学生学习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首先要对学生的类比能力进行提升,之后进一步提升其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问题,如“1.2x5=”,可引导学生将该公式变为整数乘法公式,即将“1.2x5=”中的“1.2”扩大10倍,变成“12”,在与“5”相乘,转變后的公式为“12x5=”,这时学生很快给出答案“60”,此时的积扩大了10倍,若想获得“1.2x5=”的答案,还需要将60缩小10倍,也就是“6”。
   通过上述引导,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小数乘法”的相关计算技巧,同时也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提升了学生的类比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很有帮助。
   2.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抽象意识进行培养
   所谓“实践出真知”,不管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征,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通常较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其思维发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位置”的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将这一部分知识与“列”“行”等知识相混淆。为避免上述问题,并强化学生的方位意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Bingo”的游戏。课上,教师需将准备好的九宫格发放给学生,在格子上分别填上水果,之后由教师将学生所填写的水果进行汇总,同时将各种水果卡片放在盒子中。活动中,教师首先抽取一种水果,让学生将这种水果在自己九宫格上的位置标注出来,之后再抽取其他的水果,直到能够让学生的九宫格连成直线。    通过上述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对其抽象意识进行培养,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坐标知识,并逐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数学的艺术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还要求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教材很多内容都充满美学的内涵,其既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論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些艺术美进行汇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尽量以日常生活中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为主,如北京故宫、埃菲尔铁塔、金字塔、风筝、蝴蝶、湖水倒影等等。通过这些美好的图片,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满足,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教学艺术美进行挖掘,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这对于其数学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同时也能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一些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感悟数学的真谛,调动其学习热情。例如“鸡兔同笼”的故事,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例如,“1+2+3+4…+100”的故事、“田忌赛马”的故事等,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促使其积极思考,这些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哲理,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数学素养属于一种思维模式,其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与技能等。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鉴于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逐渐走出教学的误区,实现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群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292.
   [2]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52-153.
   [3]赵广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7(29):72-73.
   [4]蒋月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7(30):109-110.
   [5]徐莹.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C].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6,80(52):225-226.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