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素教学法在中医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兰羽 薄彤

  摘要:文章以“语素教学法”为理论基础,以《实用中医汉语》系列教材为样本,选取其中的中医汉语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310个中医汉语词汇进行分析和选定。从语义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三方面来探讨语素教学法在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语素教学法;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09-02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以其健康安全高效的治疗效果闻名于世,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知识,中医孔子学院在海外也逐年增多,这些都带动了面向留学生的中医汉语教学的发展。中医汉语词汇除了具有汉语词汇的本体特点外,还蕴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内涵,是中医汉语教学的重难点,本文尝试以语素教学法为基础理论,从词汇本体出发开展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一、“语素教学法”及教学应用
  “语素”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他认为语素是由音位或音位的组合构成的,全部语素构成了一种语言的词汇。我国最早提出“语素本位”的是朱德熙先生,他指出“我们要进行语法分析,就不能只研究符号的组成材料,必须进一步研究符号本身,语法系统里的基本符合是语素。”1979年,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也强调了研究语素的重要性,认为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要高于词。
  语素教学法也叫“词素分析扩展法”,其方法是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
  21世纪初,国内对外汉语学界开始将语素教学法应用于词汇教学。侯宇(2008)、何飞英(2010)、张言(2012)等人,具体展示了教师如何将“语素教学法”的理念贯穿于词汇、汉字等多种语言要素的教学。杨涛,魏雪梅(2011)在《立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语素法》中探讨了语素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如:(1)讲练目的语的音形义;(2)离析目的语;(3)与已学或未学语素进行语素重组练习等。鞠琪嘉(2015)根据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要求,确定了语素教学法在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包括从语素到语素的学习、从语素到词语的学习以及语素与固然格式相结合的学习。
  综上所述,虽然“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有所开展,但目前仍然缺乏语素教学法在中医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开展语素教学法对中医汉语词汇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弥补此项研究的不足。
  二、中医汉语词汇选定
  本文以《实用中医汉语》系列教材为样本,选取其中的中医汉语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实用中医汉语》系列教材由薄彤等全国各高等学校从事中医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专家联合编写,全书分为精读、听力、口语三个分册,各分册包括基础篇和提高篇。该教材三个分册在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上既相互衔接,又自成一体,有利于学习者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高中医汉语水平,因此既适用于来华学习中医汉语的留学生,同时也可供具有初级汉语水平并对中医药感兴趣的外国人自学使用。该教材编排科学,实用性高,是目前国内认可度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中医专用语教材,也是大多数中医药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被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广泛使用。
  笔者将《实用中医汉语》六册书中的中医文化词汇进行汇总,选取重复的词汇共计310个,本文将对这些词汇进行语素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三、语素教学法在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一)语义教学
  从中医词汇的词义出发,将中医词汇分解为语素,再利用语素义进行合理的组合,完成词汇的扩展。如:“祛风”一词,“风”的语素义在学习“中风”时已经学过,即“强烈的风邪”,此时讲解“祛”的语素义是“动词,表示除去、祛除、消散”,“祛”“风”结合就是“利用药物疏散风邪”,根据这一方法,还可以扩展出“祛法”、“祛痰”等词汇。语素教学法也就是在词汇教学中,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整词转移到语素上来,在进行生词讲解时,对构成该词的语素进行分析,而不是单单解释整词的意思。
  (二)语法教学
  以“气”为例,首先我们已经了解了“气”的语素义,有很多种,如元气、阳气、阴气、宗气、肝气、脾气等,而从词汇构成结构分析,则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动宾式。代表词汇为“补气”、“行气”、“降气”。“补”、“行”、“降”在这里都是动词,分别表示“补充、补足、补养”、“流通”、“使落下、降低”的意思。“补气”是一种方法,适应于气虚之人,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即喘。“行气”即行散气滞,以治疗由气滞产生的病症,如胸腹胀闷疼痛等。“降气”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因此,可以扩展两个词语“疏郁理气”及“和胃理气”。
  2.主谓式。代表词汇为“气短”、“气滞”。“短”为“短促、缺少”,气短是指呼吸比正常人短促,躁而带粗,则语言不接续和呼吸勉强。“滞”为“停滞、不流通”,氣滞指体内气的运行不畅,于某一部位产生阻滞的病理。
  3.定中式。代表词汇为“元气”、“肝气过盛”、“寒热邪气”、肾气不固。在这一组词里,“气”做中心语,词汇的含义取决于前面语素的语素义。“肝”、“肾”均属人体五脏,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肝气”指肝本脏的精气。“肾气”指肾精化生之气,是肾脏的功能活动。以此为基础,还可以扩展词汇“脾气”(主要是指脾的运化功能)、“心气”(主要指心脏的功能活动)、肺气(指肺的功能活动,也包括呼吸的气体)。
  4.联合式。代表词汇为“气血”。“气”和“血”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血”就是“气”和“血”的组合。   (三)文化教学
  气的含义中不仅仅有真的气,还有抽象的虚的气,是文化的体现。在中医学中,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流遍布全身,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它对人体具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固摄作用、防御作用、气化作用等。中医学中以“气”为核心语素的重点词汇有以下几个。
  1.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气,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2.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3.营气。指谷气之精专部分,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4.卫气。水谷之悍气也,为人体中饮食水谷所化生之精气,具有保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
  5.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腑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既可以指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也可以指人的精神状态,如“勇气、朝气”等,可谓兼容并包,错综复杂。因此,面对留学生开展“气”的教学,则不能仅仅停留在词语本身,而应该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引导学生建立中医文化思维。
  中医汉语词汇是留学生学习中医药专业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医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语素教学法的应用,探究中医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希望对中医汉语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柯慧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应用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9):162-163.
  [2]刘玲.语素教学法在对蒙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7.
  [3]刘芳.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医文化词语研究的若干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6,9(02):219-221.
  [4]鞠琪嘉.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5.
  [5]周延松.專门用途汉语教学中的专业词汇问题——基于中医汉语的视角[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10):81-84.
  [6]张言.浅析语素教学法在英美国家学生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2,(09):123-125.
  [7]杨涛,魏雪梅.立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语素法[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01):68-70.
  [8]何飞英.语素教学法在汉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01):165-168.
  [9]侯宇.谈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法”[J].国际汉学集刊,2008,(00):128-141.
  [10]翟乃刚.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