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邢慧慧

  [摘要]通过对功能翻译理论内容、功能翻译的相关法则进行翻译教学方法的分析,高校教师应认识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对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翻译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展现功能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价值,为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校;功能翻译理论;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114-03
  在现代教育体系改革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高校承担外语翻译的人才培养任务。对于这些高校而言,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翻译技能,逐渐提高自身的翻译素养,同时展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当前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的差异性问题,一些教师仍然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重点,在课程中将句子或是段落的翻译作为重点,并讲解相关的翻译技巧,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文章翻译。在这种翻译状况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展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现阶段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功能翻译理论课程,通过英语翻译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展现高校翻译功能理论翻译中的教学价值,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及依据
  (一)功能翻译理论
  对于功能翻译理论而言,其主要是对语言功能、语篇类型以及翻译策略等内容进行分析,通过译者翻译功能、翻译思想的强调不断形成翻译思维,展现翻译功能确定的最终价值[l]。功能翻译理论中核心理论分为两种,在目的论分析中,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原文的、有意图的、人际关系的,通过语言媒介中的跨文化活动所形成的。这种翻译不一定体现作者的意图,而是体现翻译活动所要表达的目的。翻译行为理论,在翻译行为理论背景下,其作为一种互动性的行为内容,通过翻译行为以及翻译概念的确定,充分强调了翻译中的需求内容。功能翻译认为翻译作为人际间的互动行为,在翻译中设计当事人、译者、目的语的接受者等,在这种功能翻译的状况下,可以通过语言进行翻译行为的表达。
  (二)功能翻译理论依据
  对于功能翻译而言,其作为英汉互译的研究内容,将其运用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翻译课程教学的教学特点等,为英语翻译营造全新的翻译环境,充分满足翻译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这种翻译功能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将这种翻译技巧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可以充分满足现代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功能翻译中,通常将目标语作为研究对象,转变传统以翻译为中心的动态化翻译理论,使翻译人员逐渐摆脱形式化的翻译束缚。而且,在功能翻译的理论背景下,也可以明确翻译主体的地位、翻译的目标等,将功能翻译重心转变到单纯的语篇之中,充分考虑到语言文化的背景以及语言文化的功能,满足英语翻译的基本需求。
  二、功能翻译的基本法则
  (一)目的性法则
  目的性法则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将翻译目的作为重点。在功能翻译的过程中,目的性法则主要是在翻译活动中遵守目的法则,按照翻译人的语言接受方法进行翻译。由于翻译的目的性,应该结合真实的历史情境进行英语翻译,翻译人员需要保留原文翻译内容,通过功能性翻译目的的运用,展现翻译语言的艺术性价值。例如,在接受者进行某种语言的句子语法分析中,应该逐字进行翻译。若接受者使用译文进行交流,翻译人员就应该采用通俗易通的方式进行翻译,以便展现翻译的目的性。
  (二)连贯性法则
  所谓连贯性法则,主要是指译文需要保持内部的连贯性,结合译文的内容以及所产生的理解,进行翻译功
  能的确定。在功能翻译的连贯性法则运用中,需要在译文目的明确的条件下,按照译文的目的实现翻译工作的连贯性,以保证翻译译文的流畅性、连贯性,提高译文翻译的技巧。例如,在一些口译商务英語的谈判过程中,应该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以保证翻译的连贯性,并将交流者的意图表达清楚,实现翻译内容连贯性、完整性的表达。
  (三)忠实性法则
  忠实性法则通常是在最大程度上对原文进行模仿,通过忠实性法则的明确,可以使译文与原文的有效融合,保障原文与译文程度的贴合度。翻译人员在语言翻译中,应该在注重原文内容以及特定词汇表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原作者的创作手法、创作特点等进行翻译,提高翻译的有效性。而且,在忠实性法则确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目的性以及连贯性法则,保障译文的完整性、真实性。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翻译人员无法保证与原作品完全相同,所以,通过忠实性法则的构建,可以充分保证译文的流畅性,而且也不会破坏语言的整体结构,充分展现译文翻译中的协调性原则。例如,在英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可以结合翻译内容,适当增减内容,以保证译文的通畅性。
  (四)协调性法则
  在功能翻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协调原则进行译文评价,提高翻译的有效性、价值性。在功能翻译协调性法则中,翻译主体应该将原作者、译者以及读者之间的主体需求进行协调,译者在翻译时应该时刻保持严谨的翻译态度,结合读者的基本需求、原文的艺术特点以及译文的翻译目的等,进行各个因素的相互协调,提高译文翻译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协调性法则翻译中,也应该在功能翻译的同时,进行灵活性翻译内容的调整,充分保证语言转换的艺术价值,展现语言翻译中的文化情境,使翻译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翻译工作的完善以及翻译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语言能力的差异性
  对于刚进入到大学的学生来说,由于地域、教育背景的差异性,其英语专业水平以及英语翻译能力也存在差异。而且,在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的单一性,使学生在长期学习中缺少学习动力以及学习热情,无法实现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影响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以往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词汇、语法掌握较少,无法更好地进行英语翻译,使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较弱,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若这些限制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解决,会为英语教学的创新带来限制[2]。   (二)全面务实的翻译教材较少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会采用通用统一的翻译教材,这种教材虽然包括了翻译教学的相关原则以及基本特点,但缺少一些务实翻译内容,无法实现对学生翻译技巧的全面测试,影响学生的翻译能力。在现代高校英语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新单词、冗长的句子等,由于一些学生能力较低,在翻译中会花费大量时间查字典,而且缺少翻译技巧,导致翻译的结果不标准,学生在这种翻译状况下,会逐渐降低学生的翻译兴趣,无法实现英语翻译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传统教学方法相對落后
  在现阶段高校翻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的问题。一些英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将翻译教学与其他专项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翻译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在翻译课堂中,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性,导致教学效率相对较低。一些英语翻译课程存在着大班授课的现象,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少,影响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质量性,无法满足现代高校翻译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3]。
  四、功能翻译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功能翻译内容,实现英语翻译的连贯性
  在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通过功能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翻译的连贯性,强调学生综合性的英语翻译素养。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功能翻译的特点,进行学生连贯翻译的引导,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翻译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对不同翻译方法以及翻译语言的运用,提高翻译的效果性,在这种多样化翻译课程构建中,可以引导学生作为翻译课堂的主体,结合翻译的内容进行英语翻译,为学生连贯翻译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第二,在功能翻译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翻译的连贯性,应该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语篇与语境进行融合,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翻译中的目的性以及功能性,展现功能翻译中的最终目的。在这种功能翻译的状况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的连贯性,强调学生的翻译水平。例如,在翻译连贯性的方法引导中,当进行“His irriation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silent beauty of thenight.”这个句子的翻译时,在该种语境翻译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连贯翻译的功能性,会将其翻译成“他的烦恼不能承受夜晚宁静的美丽”,翻译过来的意思难以理解,缺少了英语翻译中语境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学生对功能翻译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翻译的目的性以及连贯性特点,将其翻译成“面对宁静的良宵美景,他的烦恼涣然冰释”。通过这种翻译,可以充分展现翻译的艺术价值,使翻译的内容更具生动性、艺术性特点,同时实现功能翻译在高校英语翻译中的有效运用[4]。
  (二)强调翻译艺术价值,展现英语翻译的目的性
  通过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后可知,在高校英语翻译中,应该强调翻译内容的目的性,以保证高校英语翻译的创新价值。整个翻译背景下,应该充分考虑到语言的文化因素、思维逻辑等,学生通过这些思维的形成,可以充分保证翻译语言的准确性。通常状况下,为了展现功能翻译中的目的性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翻译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翻译不单单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应该在翻译目的明确的基础上,实现翻译的层次性、多样化特点,以保障英语翻译的有效性。第二,在翻译目的确定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译文内容,进行功能性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的确定,学生在翻译过中可以结合原文进行翻译语境的强调,提高翻译的准确性,为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第三,在高校英语翻译内容分析中,翻译语境与译语之间存在关系密切的特点,通过功能翻译特点的明确可以确定翻译情境,引导学生在翻译中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丰富学生的翻译经验,并在功能翻译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翻译目的的认识。例如,在英汉翻译分析的过程中,当进行“This product is good."这句话的翻译时,其中的“好”由于语言的情境十分平淡,学生在翻译中不能体会产品是质量好还是受用范围广,因此,教师在引导中应该明确翻译的目的,可以将原文中的“good”转换为“useful(实用的)”,通过这种转换,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这种用词翻译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翻译目的的明确,使学生认识到不同修饰词语的使用技巧,提高学生翻译的整体水平。
  (三)明确功能翻译功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类型的认识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为强调功能翻译的价值性,教师应该提高对功能翻译的认识,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通过功能翻译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满足高校翻译课程的教学需求。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翻译内容与写作方法存在着关联性,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时,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因此,在功能翻译的引导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使学生提高英语知识素养以及综合素养,满足现代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需求。在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在翻译时应该掌握文章的文化背景,然后通过特定语言以及思想的运用,进行翻译思想以及翻译艺术的传达。所以,在翻译教学方法转变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结合功能翻译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使学生在功能翻译环境下掌握摘译、改译的方法。第二,教师在翻译引导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翻译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对功能翻译的文本认识。第三,在文本类型确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分析阶段。在该种功能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原文的功能特点、文本体裁等,进行非文本外部语言的分析。其次,重述阶段。在功能翻译中,教师需要在基础组织目标结构确定中,结合文本功能,进行一般翻译方法的构建,实现对翻译体裁以及翻译语言结构的确定。例如,在对“I enjoy living amongpedestrians who have an instinctive and habitual realizationthat there is more to a journey than the mere face of arrival.”这个句子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句子较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分层翻译功能、文本体裁以及功能特点的分析及运用,将其翻译为“我喜欢与步行者为伍、因为他们有一种本能的、习惯性的意识,知道走在路上不仅仅为了到达”。学生通过这种功能翻译思想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考虑到英语翻译中的情境内容,实现语言翻译的艺术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功能翻译作为重点,强调学生对功能翻译内容的认识,通过功能翻译技巧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满足高校翻译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教师在学生翻译技能引导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在翻译之中掌握功能翻译的特点,认识到翻译的连贯性、目的性以及文本类型的特点。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以便有效促进现代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价值,为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相文,聂志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3-86.
  [2]徐培文.功能翻译理论在建筑工程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28-29.
  [3] 黄思荧.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151-152.
  [4]王丽娟,张京鱼.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机械类英语资料的汉译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45-146.
  [责任编辑:刘风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7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