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文明 何菁菁 高家欢
摘 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粤西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成长主要存在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培训活动单一、难以满足需求,专业认识不足、内在动力不够三方面的问题。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专业自觉、准确行业定位、制定职业规划是关键。此外,对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与研究必不可少。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策;趋势
中图分类号:G650;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24-03
教师专业发展也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师资现代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深切呼唤。在新时代,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理清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趋势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快当地教师专业化的建设进程,为其他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借鉴,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紧
我国教师普遍存在感到职业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张的现象,而考试因素与工作负担因素则是教师的两大“职业压力源”。一方面,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以升学率作为办学质量指标的弊病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分数论教师不仅反映在家长方面,还反映在行政部门方面。承受着来自学校、家长厚望带来的压力,安排大量时间应对考试,也是教师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繁重的教育工作占据着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很多教师不仅要完成常规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监督早晚自习等教学工作,还要开展名目繁多且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如迎接各级各类的检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等。紧张的工作使得教师的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这些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培训活动单一,难以满足需求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职后培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职后培训都显得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我国现行的教师职后培训沿袭了20世纪80年代继续教育的模式,形式上主要是大规模集中教学,以学科为界,不同教龄、不同学历的教师集中于一个班进行同样课程的学习;内容上以系统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讲授为主,辅之以参观或观摩,师生间以及学员间的互动、案例分析和现场指导相对较少。忽视教师的个性与差异,缺乏与一线教学实践融合以及过分偏向理论知识传输的讲座式理论培训,不仅降低了教师对培训内容进行迁移的有效性,更难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
3.专业认识不足,内在动力不够
专业成长从本质上而言,是教师自发的、寻求自我提升的过程,其速度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教师个体在这一进程中的能动性和自觉性,而教师的内在动力又受到其专业认识水平的影响。对教师专业成长理论、阶段划分的不熟悉,对教师专业成长必要性、价值的不了解,都会导致教师无法对自身做出准确定位,更无法明确通过专业发展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该以何种手段达到目标。认识影响行为,教师专业认识不足带来的必然是较低的专业发展动机,而低水平的专业发展动机不仅会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而且不利于教师对自身发展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以致影响专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如果固守本位,不積极谋求专业发展,就会被时代无情抛弃。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专业自觉、行业定位、职业规划三个方面进行。
1.专业自觉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觉”有两种释义:第一,自己感觉到;第二,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专业自觉”一词被运用在各行各业,而教师的专业自觉则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专业性的清晰体认,明确教师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形成坚定的教师专业信念和崇高的专业理想,主动维护教师的声誉”。提高教师的专业自觉性,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外在的支持和鼓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定向、指引和激励的作用,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今,国家愈发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也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评价机制等。
内部的专业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专业自觉要求教师在思想层面清楚地意识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教育实践中反省自身,坚持专业批判和系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上的发展和突破。
2.行业定位
世间行业万千,从事任何一种行业,想要取得成就,都必须进行准确的定位。准确、合理的行业定位,对教师而言同等重要。明确的行业定位就像一棵大树的树根,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定位,在专业发展中才能牢牢扎根,汲取营养,长成参天大树。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教师传统的行业定位早已被颠覆。“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的多元、共享、开放等,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新形势呼唤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角色、教育行为的准确定位。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新定位。教师要一改以往“一桶水”的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今,学生的求知欲强,知识面宽,教师“一桶水”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潜心钻研,勇于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教育角色的新定位。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教学的主导者、学习资源的导航员、心理咨询员和远程教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服务者。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引导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还要对学习资源进行筛选,再推送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是教育行为的新定位。教师应将封闭、狭窄的教学行为,转变为开放、多元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非对知识的掌握;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职业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相对同化的过程。职业规划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的方向指引,是增强教师竞争力的助力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有了明确的规划,才清楚不同阶段的要求和方向。
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但是一些教师不求上进,随波逐流,不愿意继续学习和研究,很大部分原因是没有做好职业规划。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呢?
首先,全面剖析自身情况。具体包括剖析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自身现状、职业价值观等。一个教师只有充分、客观地剖析自己,明晰自己的现状和环境,清楚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专业成长。其次,深入分析职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职业环境。再次,明确定位职业角色。即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树立职业目标,以及明确发展路径。最后,系统制订实施计划。计划可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每一个时间段都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并且写出主要行动。当然,制定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实际变化再进行修改与完善。
新时代召唤新教师,传统的“教书匠”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积极地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以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趋势
1.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指在教学过程中能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的教师。在新时代,随着知识来源渠道的日渐多元化与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变更,将研究型教师作为专业成长目标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任务与重心的转移,而是教师工作思维方式的改变。新的教师观要求教师积极向研究者角色转换,但事实上,教师被要求完成的课题研究和撰写的论文更多与自己的工作成果、职称、晋升需要挂钩,而与专业成长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研究型教师缺乏本质认识。教师作为研究者,并不是要与专业的研究者一样埋首教育科研,出研究成果,也并不是只有可以改进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研究才称得上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更多的是强调通过研究对实际问题有超越个人经验和感觉的理性思考。教师做研究寻求的不仅是新的知识、理论、策略、技巧,更是思维上的创新,围绕提出的研究问题对教学行为进行追问和反思,从而形成更加缜密、理性的思维。理性的思维活动又能帮助教师更加理性地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在具备深层次反思能力的状态下使教学活动摆脱经验的束缚。知名教育家李镇西说:“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研究型教师的出现,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专家型教师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教育领域承认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后,专家型教师的说法正式诞生。专家是对某一领域有专门研究或发言资格的人。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一般认为专家型教师具备以下几种特征:一是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这里说的专业知识,不仅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还指渊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专家型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二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常的从教技能以及高超的教育机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使专家型教师不仅能将教学开展得行云流水般顺畅,还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对教学行为做出科学的调整和改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关注学生”的阶段。三是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认知水平。专家型教师不仅善于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行为,更能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他人的教学经验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并以此指导后面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由此可知,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情意、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学谋略等方面,不仅具备“教”的能力,而且拥有“教”的智慧。
3.学者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是未来教师专业成长不可忽视的新境界。学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者”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狭义的“学者”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的人。纵观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学者型教师独有的“内涵”:“学”与“学者”的双管齐下。在终身教育与时代教育的影响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学者型教师最基本、最关键的能力。《论语》有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其中蕴藏着很强的逻辑关系。师者,必定要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自身的“学”。只有及时关注并学习最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成为既有良师本领又有学者品质的教师。此外,学者型教师应凸显人文学者精神。一名教师首先应有志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影响的人。在独立精神、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的影响下,学者型教师每一次的研究动力都来自于对教育本质的探求。更少的“匠”气,更多的文化使命感,是学者型教师的另一显著特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切呼唤,是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实践担当,是实现终身教育与时代教育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用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华晓妮.全科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与研究——以青岛市李济区为例[D].青岛大学,2017.
[2]黄牧乾.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07.
[3]余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论坛,2013(03).
[4]汉语大字典编纂处.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7.
[5]费孝通.社会学初探[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6]刘筱姝.关于互联网+时代开放教育教师角色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7(09).
[7]李黎波,纪国和,李国佳.浅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08).
[8]李彦群,李丹.“核心素养”时代研究型教师的培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8(07).
[9]吴巍.教师专业发展:走向专家型还是学者型[J].赤峰學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9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