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惠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來,长此以往势必问题更严重,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打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教育者和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重要向导,要有耐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心理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
   一、因材施教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化的人,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由于大多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教师应在课堂上为他们制订一套新的标准。例如,减少家庭作业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这些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客观地了解情况,耐心地引导,减少对他们的要求,当作业完成后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突破最近发展区,提高自身水平。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和减少问题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一致,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应盲目地对所有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一般学生会认为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则忽视或严厉批评。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导致一些学生被教师忽视,他们的潜能没有被教师挖掘。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智能分为八类,我们的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数学和语文两种智力,而忽视了其他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优良素质,这些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应该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向良好行为转变。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
   二、改进教师教育方式,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就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其精神和情感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小学生已逐渐增强了独立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的说理,他们不满意教师高高在上的优越性,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现在许多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说教、谈话或严厉批评的方式,往往效果甚微。由此可见,教师的旧教育习惯已不再对学生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个人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使自己拥有广博而深刻的知识,作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作为学校人际关系的核心要素,和谐、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更符合教师的期望和教学目标,对学校的积极转型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对这样的学生有一颗爱心,应该凭借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感情,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深入学生的内心,应该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责备学生。此外,对学生的问题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多关怀,多倾心交谈,使学生能体验到老师的关怀。最后,教师应宽容学生,用理性思维来看待事物,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平等、民主、友好的和谐关系。
   三、充分发挥好同伴的模范作用
   在学校里,学生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每个孩子都崇拜榜样,同龄人角色模型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可以帮助学生一起进步。尤其是在小学,我们可以看到,当老师表扬一个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模仿学生的行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采取好的榜样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观察好的榜样言行,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素质,示范教育的目的是为有问题的学生树立榜样,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把示范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质量传递给有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问题的学生,在榜样的领导下,将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并有后续努力的潜力,不断自我完善,逐步接近榜样的角色。此外,周围的同伴角色模型更具说服力和仿真性,与这些同龄人相比,有问题的学生更能受到启发和启发,有更多的决心和目标去争取。从这个角度看,榜样的力量在培养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良好行为中起着非常好的作用,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总之,班级管理中应该更加重视有问题的学生的存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多层次、多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作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应同时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积极利用课堂文化氛围,为有问题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打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白毓秀.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培训,2008(12).
   [3]陈慧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问题生”转化[J].心理教育,2009(12).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