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等,尤其是为教学改革创新拓展了广阔的路径。将微课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就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积极举措,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对微课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深入了解,经过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微课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分析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是目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创新模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多的数学课堂实践证明,将微课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为初中课堂数学创设了更多的互动合作学习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能。基于此,本文在这里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微课模式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 微课简述
  (一) 微课的定义
  微课主要就是应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以不受空间和时间局限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新型的学习形式,它主要体现于呈现无数个知识要点的视频。这其中包括对教学内容背景的介绍、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实施的计划和方案、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和材料、教学案例、教学测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等。这些内容大多短小精悍,或是一幅图画,或是一张照片,抑或是一段视频剪辑。
  (二) 微课的特点
  首先,是呈现的时间短。微课突出核心内容,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微课的呈现时间控制在五到八分钟之间。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起来,微课开展所应用的教学时间显然要少得多,大约仅占传统教学时间的1/4。由于它时间短,内容少,因此常常被称作案例视频。其次,是其呈现的内容既简又精。微课所呈现的视频并不是教学的整个过程,它只是抓住体现教学过程中某一个重点的具体的教学环节,放在课堂背景中向学生展示,因此它的呈现恰当其时,而且是教学中的精要,并且内容非常简练。再者,微课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只需要在网络上构建一个学习平台即可,不受时间、地域、人员场所的制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时结合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微课模式,学生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受教师的这种教学。
  二、 微课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分析中的作用
  (一)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的微课模式,主要是围绕概念、定理、例题来展开教学。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来搜索教学内容。网络学习是目前学生最喜欢的也是最主要的学习路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随时调节教学速度。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繁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精讲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学生也精力分散疲于应付,因此教学效果欠佳。将微课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学习重点,从而使学生做到有效的吸收和内化。
  (三) 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微课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其制作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熟练的把控以及对学情的深入了解,还有基于教学大纲的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再钻研一遍教材,研究更多的教学案例,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努力研究拓展教学路径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等。因此,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更加深入学习的过程,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 微课在初中教学案例教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 利用微课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想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案例教学,心中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以初中数学中“填幻方”的案例教学来讲,在使用这一案例之前,教师在心里就要明确应用这一案例开展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将这一案例的要点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将学生向这一方面引导。如果教师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模式环节就不能够有效地掌握课堂节奏,也难以体现微课展示教学目标精准、简要、突出的优势,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要深入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难点,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突出这些内容,在向学生展示这些重要内容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他们结合微课所展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解决主要的教学问题,能够形成准确的探究学习方向,从而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并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教学学习“众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微课:光明小学初中二年级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如下,50分及以下的有30人,51分到60分的有60人,61分到70分的有70人,71分到80分的有35人,81分到90分的有70人,91分到100分的有45人。在认识众数这一数学概念之前,教师向学生展示这组微课数据,让学生自主观察三分钟时间,并且大胆的说出自己观察这组数字之后的看法和想法。并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内部归纳他们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每小组最少不得低于四条,并且让各小组选出代表表达出来,而且师生互动开始评价看哪一种观点最多。学生的看法大多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即:不及格人数、90分以上的人数、此次测试全年级的平均分数、全年级的总人数、全年级的及格人数、此次考试全年级的及格率等。此时教师一边鼓励他们的观察能力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一边对他们展开问题引导:如果这个学校把此次测试的优秀成绩的分数划为80分,那么此次考试的优秀率高不高?学生根据数据能够普遍做出回答。这样通过微课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这些数字,并且引导他们认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归纳以下数学知识:代表某分数阶段学生人数最多的那个数学名称叫什么?此时作为每一个学习个体的学生都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而且和同学、教师形成了积极的沟通互动,通过微课对教学重点内容的展示,已经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数学概念形成了一定的理解,自然而然的会告诉教师是“众数”,从而形成众数这一数学概念。教师进而因势利导导入新课,学习有关众数的内容。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将微课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课堂。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体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龚生洪.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84.
  [2]林福春.基于微课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72.
  作者简介:景银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宁夏彭阳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