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本科)自2016年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主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及教学团队建设等进行探索与实践,实验区建设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140-02
   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障[1]。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为基本依据,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本科)自2016年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建设,立足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麻醉学人才。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麻醉学专业人才的一种基本培养形式。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以往的麻醉专业教育中对学生的创新性教育不足,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为贯彻和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5+3”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标准(本科)为导向,我校实施麻醉学实用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以提升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为探索建立我国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设
  1.科学整合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1)加强人文课程教育。推动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提高对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的要求,加强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教育,增设循证医学、医学信息学等相关课程。(2)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技能培训。减少医学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促进医学基础课与专业临床课程的有机联系,如整合麻醉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基础课程实验整合为机能实验学;调整专业临床课程中理论内容与实踐技能培训内容的比例(提高20%以上),突出实践技能培训教学。(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在《临床麻醉学》、《麻醉生理学》等两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础上,把《麻醉设备学》、《麻醉药理学》、《疼痛诊疗学》、《危重医学》按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建设,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功能。
  2.探索适合“5+3”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教学与五年医学本科教育教学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使本科教育的课程能完全覆盖执业医师考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考核。
  (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
  1.积极推广与应用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六门麻醉专业课程均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进行多批次师资培训,并举行案例教学法示范教学课和案例教学法讲课比赛。不同课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PBL为主要形式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2]。
  2.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充分利用麻醉学专业实验室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便利。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师对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设立专项基金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项目资助。
  3.健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建设。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计算机与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三)实践教学改革建设
  1.构建开放共享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平台。加大对麻醉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逐步构建实验教学网络化和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中心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研发模拟仿真大型设备操作训练系统,使模拟仿真与实践训练相结合[3]。
  2.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强化临床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调整优化现有麻醉学专业临床教学基地,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在第二、三、四学年,除见习课外,另安排2—4周到医院观摩临床。加强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改革临床技能考核办法,实施计算机模拟病例(ccs)出科考核和实习结束前的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
  (四)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是落实医学创新教育的主体,安排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为发挥教师的作用,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订教师分层次培养计划。对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并实施倾斜政策,有目的、有计划地举办临床教师培训班,不断提高临床教学基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立足自身培养,提高教师水平。对新引进教师全面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教师资格相关考核,实行导师制;有目的地选送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使研究生学位比例大幅提升;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
  3.积极引进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根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师资,有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地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强化基础与临床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安排基础课教师参加临床课程的集体备课,临床课程的教师也要参加基础课程的集体备课,利于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
  三、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的初步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参与度从2013级的85.3%到2014级、2015级、2016级的均达100%,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思维与能力也得到较好锻炼。
  2.学生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毕业考试等三阶段考试的通过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例如,2013级第一阶段基础课程考试通过率为88.0%,2014级的通过率达100%。
  3.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率2016年(2011级)为26.5%,2017年(2012级)为51.6%;2011级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第一次通过率为69.5%,2012级通过率上升至88.46%,毕业生的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卓,吴超,郭刚,等.医学本科教学中构建创新教育体现[J].中华医学探索杂志,2013,12(9):886-889
  [2]李凡,李一雷,陈霞.医学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际[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19-20.
  [3]黄焕森,邓玉萍,朱卓丽.医学模拟教学在麻醉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69-70.
  [4]霍正浩,王燕蓉,朱建华,等.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46-548.
  [5]丁素英,周业波.医学院校创新教育方向与路径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1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