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生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分层次教学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及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研究生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物化学课程;研究生;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081-02
   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对于能熟练精准应用英语进行科学研究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从2001年到2007年先后四次出台文件提出高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具体战略[1,2]。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必将日益国际化,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也日趋重要。
  生物化学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3]。生物化学作为医药及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双语教学在医药类高校倡导已久。河南大学药学院在2015年本科课程中开设了《生物化学》双语课程,于2018年在硕士课程中开设了《生物化学与生化药物》双语选修课程。本文对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教学实施、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目前不同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同,且同一团队的不同教师的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降低教学效果。
  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4]。由于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同一水平上为学生授课,导致一些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生物化学课程本身的基本内容,更达不到预期的双语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单一。生物化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面广、发展迅速等特点[5],且与许多专业课程(如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工程与技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密切联系和交叉,因此学习难度较大。
  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双语课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述教学为主,缺少充分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这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挥,甚至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本身内容理解的效果甚微,影响了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和认识。
  3.考评模式单一。目前双语教学的考评方式基本仍以中文笔试为主,使得学生不重视双语教学,因此难以评估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进探索
  1.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分为A和B两个层次,采用交叉渗透的灵活模式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外语听力和阅读水平相对较高的A層次学生,采用过渡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逐渐增大外语使用比例,最后达到全英文教学。对于外语听力和阅读水平相对中等或较低的B层次学生,采用交叉渗透法讲授,英文介绍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中文讲解复杂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英文文献后采用全英方式进行讲解及讨论,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通过这种分层次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可达到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组织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问题引领教学,促使学生用英语思考与表达,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使用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同时建设双语课程的教学网站,可让学生通过网站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模式。在考评模式上,首先要改变以中文为主的笔试方式,在笔试中英文比例至少占到50%。除必要的理论笔试外,需增加课堂讲座和小论文的写作与答辩。三项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双语课程成绩。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评模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资源的使用能力、制作课件、语言表述、逻辑思维以及回答问题时的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由此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即在多方面锻炼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总结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深入分析,并从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了分层次教学的双语教学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仍需进一步发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如师资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课时安排的进一步合理化、教材的选用或编写以及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等方面,尚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唐璟,王滢,苏云杉,吴静,杨美凤,杨新旺.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4-16.
  [2]武金霞,周艳芬,孙磊.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6):87-89.
  [3]肖锡林,邓健,廖力夫.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1):27-30.
  [4]武敬杰,许世彬,赵新雅.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64-65.
  [5]王全逸,王骁智.药学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19,(4):18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1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