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在众多学科教学中都有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微课的有效应用,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微课,就要了解微课,会制作微课,更要找到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点。要借助微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为学生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师就需要在变化多端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会巧妙应用不同类型的微课。
   关键词:微课;应用;影响;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琐碎的、片段化的知识或者一个单独的问题、一个独立的知识点等,以一段视频或一段音频的方式呈现在知识的接受者面前。可以说,微课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那么,怎样能将微课这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新型的教学资源和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结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呢?笔者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从微课的特点出发,找到微课与小学数学课的衔接点
   1.结合微课教学时间相对于传统课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一道数学例题,一个简单的数学知识点可以课前借助微课录制软件等以一段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打破两只粉笔,一个黑板擦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呈现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来。
   2.根据微课内容少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一节知识打散成好几个分散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采用微视频或录音的方式为学生单独进行讲解。借助这样的方式,对于学习后劲不足,理解力较弱的学生无疑是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将一节知识无形中全部掌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根据微课所容纳的知识量小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本节数学课的难点以微课的方式单独罗列出来,在本节课所有目标达成后,再将课前准备好的微课展示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就是本节课难点的回放,可重新唤起他们对难点的认识和对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难点的过程的回想。
   4.根据微课开门见山,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正题,无半点拖泥带水的延误,以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特有的困难,解决各自的数学问题。
   5.根据微课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课后的反思先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栏目进行润色,然后借助手机或其他多媒体软件中的录音功能,录制成一段完整的音频,最后可以共享到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供学生学习数学的参考。
   二、不同类型的微课,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1.讲授类的微课,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支撑作用。对于一节新授课,教师在课前对学情进行预设,可以将较难突破的某个单独的知识点在备课的时候录制成微课,或者在课后根据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对学生掌握不是很到位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再设计,以微课的形式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做好新知识的巩固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一部智能手机或电脑在家就解决了课堂活动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犹如数学教师亲临讲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样,通过网络和智能多媒体工具,微课的作用就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零距离展现出来了。
   2.问答类的微课,无疑是小学数学教师帮学生解决数学疑难问题最佳的帮手。对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数学学习方面正处在起步阶段,势必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够全部达成。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接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犯错误或对预期教学目标没有完成的勇气。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有勇气接受是第一步,最紧要的我想应该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答疑解难。
   那么,我们可以选择问答类的微课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问答型的微课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事先要知道学生的问题是什么,根据存在的问题设计要制作的微课,这就要调查。在校学习期间,调查工作可以让学习委员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以及上课的练习甚至是通过数学测试的途径来获得,那么在课后或假期,可以通过微信群以及QQ群来收集。教师收集到学生问题后,可以对问题进行归类,有针对性地录制音频或者短视频,分享到学生可以查阅到的地方。
   3.启发类的微课,正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时最佳的助手。小学数学教师通常在引导学生学习某些新课的时候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那么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一小段视频展现在学生眼前时,无疑是本节课的点睛之举。比如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这一节的时候,可以准备短短几分钟有关祖冲之与圆的故事的短视频,在中间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下教师自己背诵圆周率的视频。借助这些方式,对学生学习圆起到间接的启发作用。
   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所讨论知识点相关的视频片段,以花絮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引导小学生做学习数学的主人。
   4.讨论类的微课,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拓展自己的思维,对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讨论课,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特别是对于优化问题,数学角等这样开放类型的知识学习。讨论时,教师先抛出学习活动中要讨论的问题,然后鼓勵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记录并且进行适当点评。到学生讨论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有其他教师观点的微课视频展示出来,师生一起听一听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及理解,对师生最终的定论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研讨课,为了提高研讨效率,每位研讨教师在研讨前可以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录制成音频或微视频,通过研讨会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这就好比一些会议一样,某些应出席会议的嘉宾或领导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到场参会,却可以事先录制好与会议相关的一段视频,在大会期间择机播放。笔者认为,讨论类型的微课对于一位未能到场的人而言,还是能和在现场的人一样发表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得以展现。    5.演示类的微课,对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生在立体图形的认识及三视图的学习时存在空间上的理解困难。将抽象的、不易用文字表达的图形问题,用微课的方法直观呈现到学生眼前,可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效果很显著。
   教师通过录屏软件,或者Flash动画一类的备课软件,通过演示操作的方式,将空间立体图形的点线面以及在观察图形时需要观察的各個方位所能看到的图形向学生一一直观展示出来,最后打包压缩成mp4格式的微视频,学生就可以借助家长的智能产品自己观看,或在数学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视频更容易表达教师的想法,而且易于让学生理解。
   6.练习类的微课,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后练习以及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练习巩固,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那么练习环节所能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供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练习题,是教师精心设计好了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出错类型,及时将练习题的讲解过程以音频的方式,或者教师在家边讲解边录制视频,分享给学生。
   7.实验类的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实验课,有一部分是以图形的组合为主的数学实验课。对于这样的数学实验除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所规定的图形组装。最简单的像小学一年级的“七巧板”,小学高年级的“长方体的认识”以及“正方体的认识”等,都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图形想象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存在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我想,最直观的方式还是以视频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先观看视频,再进行动手实验。
   这样的数学实验课视频的制作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对一部分教师而言,自己制作实验类的微课不太现实,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网络以及其他教育资源平台上下载数学实验课教学视频,通过视频软件的剪辑,选择最合理的数学实验课教学视频,最终呈现给学生。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微课对小学数学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1.微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而言,是一种新事物。笔者认为,如果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使用微课来帮助开展教学,那么微课的设计应该就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更多的是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支撑,这就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最关键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怎样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数学,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好比利用微课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一样,对数学教师来说,就要花费比以往教学设计更多的时间,有耐心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同样,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使用微课等资源开展教学这方面的关注也应上升到更高层次。
   2.微课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微课对课程教学所产生影响的一个缩影。因为,不单单是小学数学课程,其他课程也正在使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各学科教师在教育云平台所上传的微课已经数不胜数。正是因为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尝试,才使得微课微而不小,因为他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有效的帮助。
   引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来说,正因为微课能从小处着手,能有效关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微小变化。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能够采用微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那么,他一定会为学生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