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发展,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學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是学生基本言语和语文基本素养的基础,其中阅读教学更是对小学生往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下文将重点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式;培育途径
语文是小学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技巧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在小学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信任,不能及时让学生做强化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是课堂主体,以灌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我能力,在认字、写作、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不占据主导地位,被动地进行知识的补充,长期如此会遏制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小学中的语文阅读,更是被广大家长所重视。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文学的第一步,而阅读更是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转变单一、枯燥落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途径
(一) 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引导规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吸引学生对阅读的注意力,就要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用小故事或者谜语来做课前铺垫,以有趣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堂课阅读内容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点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来激发学生对本章教学内容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紧抓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出谜语:“千条线,外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还有“太阳公公送我到天上,风伯伯送我到四方,可怜我只有眼泪,才能回到家乡。”告诉学生这两个谜语的答案都是一个,让学生进行猜测。用谜语作为课堂导入环节,慢慢将学生带入到所要教学的阅读内容中。
(二) 应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广大学校所接纳认可,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将教学的内容以ppt形式展示出来,很大程度上节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还能够在多媒体上用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想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多感官的形式感受文本内容,将阅读内容立体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多媒体上图文并茂的阅读相比较课本上单纯的文字表述更加具有感染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内容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对阅读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司马光》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孩掉进水缸里情况的危急,从而感受到司马光临危不乱的急智。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动画,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增加提问环节,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具有双面性的,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加深学生阅读的层次感,帮助学生找到阅读文章中心内容;在学生阅读文章后进行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慢慢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切记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而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水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问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 养成独立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较为稚嫩,很容易教师的教学产生依赖性,依赖性有一定的双面性,虽然能够让学生充分配合教师的教学,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一旦教师不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很容易出现不会阅读的现象。这种过于严重的依赖性现象在小学中非常常见,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放手,给学生独立阅读学习的机会,在学生独立阅读后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赞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阅读。
(五) 带感情朗读,增加语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以作者的语气,作者的神态进行朗读,在大量的朗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只对文章重点部分进行朗读,让学生逐渐感受文章的语气、节奏、情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趣和主旨。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再让学生自主找出重点的语句,对重点的语句进行大量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西沙群岛的秀美风景和富饶,在大量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慢慢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受,也就能自然地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表达出来了。
(六) 注重教学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教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较为抽象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慢慢自己领悟。针对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来进行教学,抓住训练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出阅读技巧,并慢慢熟练掌握运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会阅读知识技巧,还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学好阅读能够为往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固基础。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切实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月华.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9(9):10-11.
[2]李英.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报刊荟萃:下,2018(8):35-36.
[3]王春燕.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大观周刊,2017(6):22-23.
作者简介:
高国丹,吉林省德惠市,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街道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2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