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拥有较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必要要求,因此各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都备受重视。初中是学生较为专业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阶段,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更多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本文首先對初中信息技术课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基于现存的问题,从巧妙预设、小组学习、微课等方面浅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性提升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理论知识,并拥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且在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和相关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高年级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其他学习生活做好铺垫。但基于教师及学生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进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出发,认真深入地分析课堂中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然后转变教学方式,实践先进的教学方式或进行教学创新,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教学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特点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与体育等学科一样,虽然学时少,但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而言不可或缺。信息技术是现代学子和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初中信息课使学生接受较为正规全面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是学生学习认知信息技术课、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对数据的分析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较广泛,内容联系性较强,但虽然是基础性的信息知识,但学生学习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较好地学习,因此学好信息技术课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也有一定帮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师为运用到微课、思维导图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也需要学会制作简单的脑图和信息作品,因此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每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生活都十分有帮助。
  (二)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性
  初中学生的心理处在快速成长的初级阶段,其自我判断力、观察力从微乎其微的状态开始迅速发展,自我调节能力也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的课堂注意提升有所帮助。但由于思维方式不成熟,大多学生的思维处在逆向思维成长的初级阶段,因此思考问题时很容易存在片面、认知不足的问题,或缺乏团队意识等认知。一些学生因家庭、校园、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导致自身出现易冲动、社恐、厌学、嫉妒甚至攻击行为等不良的学习、人际方面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对于这些不利于信息课程教学的学生心理因素,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或心理辅导。
  另外,初中学生的记忆力、精力普遍较好,创造性思维较为活跃,批判性思维也开始迅速发展。对于这些有利于教学开展的学生心理因素,教师需要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发挥学生的这些优势,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通过深入的辩证思考来全面地考虑和处理问题。
  二、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中尚存的问题及原因
  (一) 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全面认知
  根据已有数据统计、问卷、访谈等方式的调查,发现许多初中学生存在对信息技术课认知不全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偏重喜爱的教学部分和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两方面,这会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地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际操作,也无法满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产生该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认知偏差,还与教学方案不完善、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等原因有关。
  (二) 教师过度重视课程评估结果
  信息技术的考试评测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多是考查学生的实操结果。一些对该课程不够重视或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不科学的初中,会出现测评方式单一的问题,过度重视学生的实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测机制,会导致后期教学出现侧重实操而轻理论、忽略学生科学成长的问题,与初中阶段该学科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 软硬件设施不齐全
  这一点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初中学校而言的,目前大多城市及乡镇的信息技术课都已在正常地开展,信息教室及电脑、白板等信息设备已配置得较为齐全,只是少数地区在电脑等硬件方面存在不足,如数量少或配置落后,不利于学生有效地通过设备进行学习和实操。由于教学设备的制约,即使有能力的初中的教师有十分科学地教学计划,也无法使信息技术课程正常展开。
  三、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与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 优化情境导入环节
  1. 优化情境导学的设计原则
  初中信息课每节课之间的时间较长,利用情境导入能够快速使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导入还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高质量的情境导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情境设计
  创设情境一般是教学一开始的部分,因此需要快速引起学生的关注,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操知识在术语和操作上对中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语、图片等创造情景的方式要尽量符合教学内容、教学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它关乎学生能否快速听懂教师的语言等,然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学习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依照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认知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这会导致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听懂课堂教学内容、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2)结合生活实践导入情境   学生的认知有限,感兴趣的东西虽多,但以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进行导入,能够让学生更易听懂且通过思考产生共鸣。具体的方式多样,如提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教学其实是一种同化模式,即将学生看待教师的视角转变为朋友、同龄人之间的视角,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而且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2. 优化情境导学的教学方式
  (1)疑问导入方式
  疑问导入方式可以使学生由疑问进行思考,科学的疑问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获得成就感。首先,疑问的问题可以与生活相关,可以直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根据不同的课堂环境选择内容。其次,内容不能完全脱离教学内容,或对推动教学进程毫无帮助。
  (2)随机导入方式
  随机性的导学可以让教学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对活跃课堂气氛有所帮助。导学的方法很多,包括回顾知识导学、通过多媒体播放本节相关有趣视频进行导学、联系实际进行提问的导学、游戏导学等方式,随机的导学能让学生的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注意力。但随机导学其实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灵敏感知然后选择方式。
  (3)游戏情境导入方式
  孩子都爱游戏,即使是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但需要感受和照顾学生敏感的心灵。传统教学过于严肃的课堂环境不利于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
  在信息课教学中,设置一些小游戏,如做一个简单有趣的信息作品,让学生个人或小团体为单位进行轻松的游戏,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如在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学习引导层构建时,对于这个重点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如让一名学生模仿教师的行走,一名学生蒙面自由行走,然后让观察的学生观察和对比学生行走的路径和到达终点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既定路线的概念以及引导层的重要性。
  (二) 基于合作学习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深入改革下的合作学习理念是指应用小组学习与傳统合作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中由于一些教学任务较复杂、一些问题较为难理解,不适合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来完成任务或进行思考,因此需要在这些环节中科学开启合作学习的模式。
  1. 基本的合作学习方法
  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和同学一起划分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等基本原则,来构建实力相当的合作小组,保证小组间有各种不同特质的学生来进行领导、积极参与、辅助等不同工作,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与小组内的合作性。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要引导学生制定正确的交流目标和方法,通过自主搜集资料进行思考后,总结获得的知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别组的优点,然后做自我反思,以完善课程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在重要教学内容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制定分级奖项,促进学生更好地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去解决问题。
  如制作FLASH动画的教学中,给定设计范围,让小组自行拟定题目并开展小组设计。动画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图片、字母、音频等多种资料,需要进行导入资料、剪辑、添加特效等多项软件内的操作。因此,小组内的分工必须明确,且因为成品是一个整体的作品,需要每位小组成员明确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操作。对于这样较为复杂但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动画作品奖的评选环节,指导学生不足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以目标为导向积极进行反思并对作品进行优化修改。
  2. 在合作学习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应用支架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支架式教学即建构学习框架,将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和技术囊括其中,然后根据框架进行填充性的教与学,相当于先构建一个整体性的思维导图,然后有顺序、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和学习。但构建“支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负责基础知识教学等辅助性工作,这对学生的要求是较高的,但能为学生在思维上构建整体性的知识框架,而不会因为侧重某一内容的学习而忘了整体,这对于完善学生思维方式是有利的。支架教学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即在学生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到的水平中选择最具潜力的发展目标进行支架构建和教学。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十分重要。在开展课程优化改革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阻碍课程高效进行的具体原因,不能盲目地进行先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是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除了本文中提到的情境导入、合作学习这两种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还可以适当应用微课等信息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汪丽萍.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7(8):46-47.
  作者简介:
  李玉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回民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