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倾听力、思考力是深度学习的基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非常荣幸参加了2019第三届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本届峰会主题为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生态重构。12月7日上午听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他们扎根课堂,追逐教育梦想的激情,感染激励着每一位与会老师。下午由多名学共体领航教师走进课堂带来不同学科的教学课例。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课堂中发现问题,与专家同伴交流探讨,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老师们收获满满。
  立足学科教学实际,作为观察员我走进了上海师大附中第二外国语学校七年X班的地理课堂。今天的这堂课是由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陈群莹老师设计的,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进而促进能力提升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这已经是我第二次看到陈老师深挖教材,立足学科本质与学科核心素养而设计的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全新教学内容。这种尝试和探索给我及参与课堂的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带着钦佩之情和满怀的期待,我坐在了小齐同学对面,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与此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小齐同学的学习状态。以下是我的课堂观察记录。
  14:28陈老师为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设计了同学们跟唱英文歌曲“I'm happy”的环节。小齐同学面带不屑的表情,不愿意参与,没有开口。(我想可能是因为今天周围的陌生人太多,和老师也不太熟悉的原因,他缺乏安全感,有点羞涩吧。)
  14:35陈老师抛出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材料一,用笔画出两个影响我国人口政策的主要因素,理解后在组内交流。小齐同学没听老师的问题,他不停地揉眼睛打哈欠(可能是因为中午没午睡)。材料单还保持着刚刚发下去的样子,没有动,也没有圈画,直到陈老师走到他身边又对他说了一遍问题,并为他指出要阅读的材料。但是陈老师的关注与帮助并没有影响到他,他还是不愿动笔也不愿交流,漫无目的地打量着材料单第一页。
  14:45因为他无所事事,陈老师又一次关注到了他,走到他身边询问遇到的困难,想给予他一些帮助,而他只是应付地点点头,陈老师走后他仍然无动于衷。
  14:47小组交流开始了,他一直都在摇头晃脑,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不停地转笔、玩笔。
  15:00陈老师设计了让同学们随机采访教室观察员对生二胎的看法。(这个环节的设计特别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小齐同学坐在自己的座位没有要去采访的意思,这时陈老师再一次关注到他并鼓励他去采访,但他没有访问任何人。
  15:10第二次交流开始,同伴向他说出了自己对2030年我国人口政策未来趋势的看法,这个问题激发了他的兴趣,在与同伴的观点有了分歧后,开始了激烈地讨论。陈老师又来到了他身边引导鼓励他从多角度分析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他开始滔滔不绝地陈述与激烈的讨论,以致他人在交流时他根本没有听到。
  15:25开始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小齐与小组成员的讨论热情很高,但是他一直沉浸在他和同伴的讨论中,而没有听其他组的分享。
  通过观察小齐同学在整堂课中的表现,我有以下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师生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的人际关系是打开学生学习模式的钥匙
  為什么陈老师多次的关注与帮助都没有唤起小齐对课堂的关注?这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能是我们引领的角度或方法不适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如果教学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不能将这种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那么老师高频次的鼓励和关注未必能唤起学习真实的发生。而如果陈老师对小齐比较了解,那么肯定能从他感兴趣的点将他带进课堂,进而引导他进入学习。(陈老师来自福建,而她授课的学生来自上海,大家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接触,互不了解。)所以说,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很重要,因为了解师生间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而了解和信任都源自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与关注。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众口难调不能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时,面对不能及时进入课堂的小群体,师生间的相互了解能让教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个别化、个性化引导,进而帮助学生迈开学习的脚步。
  二、深度学习是思考力与倾听力之合力
  上课40分钟后,认知冲突激发了小齐的兴趣,他开始思考与交流。学习真实的发生是建立在对问题思考的基础之上,因为有思考,所以在交流时才会有话可说。没有思考,就不能说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思考是学习发生的条件,但是倾听之后的博采众长也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独学而无友则(下转56页)(上接52页)孤陋而寡闻,小齐在这堂课中只停留在自我认知的梳理和表达,而没有吸收他人的观点进行自我认知的再加工和重构,他的学习是浅表的。而真正的学习是借助自我话语的独立思考力,与借助共同体话语的倾听力所形成的合力。只有思考而没有倾听的学习是单薄的、孤独的。学会倾听可以萌发灵感,触类旁通,闪烁智慧的火花;学会倾听可以用他山之石,弥补自己考虑问题时的不足,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学而不思不如不学,只有倾听而没有思考的学习是肤浅的。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把听来、学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倾听力、思考力是引发其深度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还要关注“听”与“思”的统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0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