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AS”管探数学建模思想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健 徐杏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方向,可以培养初中生数学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关联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下面我们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SAS”为例,管探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一、利用“SAS”培养思维意识、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相对于原型而言的,是对数学原型进行的一种抽象和概括。找出其规律特性,找出其不变的、可应用的、相对固定的数学关系。在初中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一个判定定理“SAS”,通过“SAS”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維意识,构建新的数学模型。
例1.在△ABC中,AB=AC,点E、F分别在AB、AC上,且BE=FC,求证:△ABF≌△ACE。
分析:从分析△ABF与△ACE全等现有条件和所需条件着手。 引导学生寻找已知条件:AB=AC,∠BAF=∠CAE。 所需条件:①另外两角中任意一角相等;②AE=AF。
关联已知条件:BE=CF,即可发现AE=AF。从而成功关联到原型“SAS”上,解决了问题。
归纳:①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公共顶点;②从公共顶点引出的两组对应边也相等;③以两个三角形的公共顶点为顶点的对应角相等。
这样就以“SAS”为原型完成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的构建。(也可称之为“手拉手模型”)
二、利用数学模型,培养思维能力,实现快速解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数学建模意识,且充分利用模型思想准确、快捷解决问题。
例2.以△ABC的两边AB、AC分别为边作正△ABD、正△BCE,连接CD、CE,求证△ABE≌△DBC。
分析:△ABE、△DBC有一个公共顶点,符合以上模型的一个要素,从而引导学生朝模型方向思考,寻找其余的“S”和“A”,显然由已知条件可得:
正△ABDBD=BA∠DBA=60°
正△BCEBE=BC∠CBE=60°△ABE≌△DBC(SAS)。
由于符合以上数学模型条件,从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利用建模思想、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任何数学试题特别是综合性题,都是将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量关系式结合起来,然后提出所需解决的问题。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目的是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很好激发学生思维,明确思维方向、拓宽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例3.在△ABC中(图2),已知AB=AC,D、E分别在AB、AC,DE∥BC。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图3),连接BD1、CE1 。求证:△ABD1≌△ACE1。
分析:△ABD1与△ACE1,有一个公共顶点,能否用上面的模型来解决?引导学生思考:已知AB=AC,能否得到 ∠1=∠2 ?AD1=AE1?∵△ADE进行了旋转,∴旋转角:∠1=∠2,且AD=AD1,AE=AE1。要证:AD1=AE1,就要追溯AD=AE?
AB=AC∠ABC=∠ACB
DE∥BA∠ADE=∠ABC∠AED=∠ACB∠ADE=∠AEDAD=AE
该题至此得证。
此时,教师继续设问,乘势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奔跑,拓展学生思考空间。
责任编辑 徐国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