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境工程专业实行“综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红兵 卢进登 周建刚 尹光霞

  [摘 要] 该文就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行本科生“综合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实施的特点和成效,剖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老师和学生认识均不够,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和相应激励措施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师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新工科”;综合导师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 陈红兵(1982—),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研究;卢进登 (1965—),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111-02    [收稿日期] 2019-12-25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由以前的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以往不惜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发展的方式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对“绿水青山”的环境需求给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契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空前增长,对环保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目前在高校中环境工程专业普遍采用的培养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更多的角色,且更加注重于理论教学,轻视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师生关系较淡漠,交流与互信不足,任课老师重教书轻育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状况、思想道德等较少过问。学生对老师也是敬而远之,缺乏交流。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占主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使得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以及对未来自身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不够清晰,这就有悖于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夠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课题。
  一、“综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如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综合导师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强有力措施。牛津与剑桥在建校之初就实行导师制,事实证明,这一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培养了众多具有创新精神、成就卓越的人才。由于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继牛津和剑桥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采用导师制。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示范单位,其基本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本科教育”。在分析借鉴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实验室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结合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和湖北地方人才需求,我校已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学习督导、实验指导、科研引导、就业辅导”的综合导师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连续导—学关系,让本科生提前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师生贴近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开发设计综合性、创新性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及时接触到环境工程研究的最新技术,在教学培养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使教学成为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助推器。目前,综合导师制已发展成为区域特色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为高等院校“质量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范例。
  二、“综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势
  综合导师制是一种贴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根据学习兴趣或就业目标组成实验小组、设计研究内容、申请实验空间,教师根据本人特长或课题需求受聘担任指导教师,在师生间建立一种相对固定的“学业督导、实验指导、科研引导、就业辅导”导学关系,综合导师通过提供个性化与专业化的培养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满足学生兴趣的多样化,打破了教学与科研、理论课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的历史壁垒,促进实验教学与科研训练的相互渗透,培育了研究性学习和“贴近式”指导的师生互动模式。环境工程专业所有的本科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必须进入综合导师的互动实验室完成课程设计、学年设计(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研究工作。综合导师制是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和推行贴近式教育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与课程教学的结合上,以学科建设带动和牵引教学,教学与学科发展同步,为本科教学提供了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与科研融合上,专业的实验室向本科学生全面开放,使学生尽早体验研究性学习和接受科研训练;在与就业崁合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选择综合导师,所在综合导师团队可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针对性地设置培训方向和内容。
  “综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势:(1)综合导师制在师生间建立一种相对固定的“学业督导、实验指导、科研引导、就业辅导”导学关系,综合导师通过提供个性化与专业化的培养机会,对学生从思想政治方面到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心理素质培养,从成长方式到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等进行的指导。综合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志向指导学生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导师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加到科研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2)团队中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帮带”,给予必要的帮助。(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面临的选择提出一些专业、合理的建议,促进其快速成长。   三、對“综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思考
  1.“综合导师制”缺乏相应的考核监督制度。目前“综合导师制”的最大问题其实是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考核监督制度。导师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导师应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没有明确。导师工作安排下去,以后的事就无人问津了,导师工作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无政府状态,学院对导师的工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也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学生们如果对导师工作有意见或建议也不知道该找谁提。没有制度的保障就不能很好地对导师工作进行督导和约束,也影响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行本科生综合导师制,是希望教师和学生间有更多的交流。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思想问题导师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必须要与学生直接接触,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爱好等。导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向,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控制学习的进程等。
  3.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无论是学校各级领导,普通教师,还是学生,对本科生综合导师制的重要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普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等,导师的工作不能折算成教学工作量,没有业绩津贴,职称评定时也仅供参考,基本上是义务劳动,既出钱,又出力,靠的是一份奉献精神和责任心。所以有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学生的表现也不能很好地与评优、评定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挂钩。学生的努力进取、动力主要源于自己的上进心和导师的鼓励,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总是被动接受。应该加大对本科生导师制重要性的宣传,让导师制深入人心,得到各界重视,得到广泛支持,最终使该项制度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4.强化综合导师的评聘。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体制,成立专门的综合导师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指定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运作,同时还要加强导师的资格认定、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工作,综合导师岗位的评聘等。
  参考文献
  [1]买合甫来提·坎吉,李金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心理学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79-81.
  [2]王晓宁.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冯浩,常海.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及努力方向[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222-225.
  [4]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the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tutor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comprehensive tutor system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ness among the school,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the lack of relevant system guarantee and corresponding incentive measur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comprehensive tutor system;personnel training;incentive mechanis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