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德清

  摘 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知识以及发展学生语文素养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文阅读,并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些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在面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托,通过分析单元的目标任务,合理选择经典文本,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基于此,本文将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展开系统论述,希望能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一、 引言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的形式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各教学要素的组织实施,从宏观上掌握单元的任务和要求。基于大单元教学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对于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课外阅读的选择、互动以及后续的一些活动中都要做好合理安排,如此才能配合好大单元教学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好完成单元目标,并丰富自身的知识面,让学生全面去发展。
  二、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语文教师经常强调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要重視课内学习,但光靠课内学习显然是不行的,还须重视课外阅读。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表现在不少中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少、阅读面狭窄,有的埋首于数理化的习题中,说课外书“对学习没有什么帮助”,何况“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对立起来;有的为了提高作文成绩,只看作文选,研究高分的“秘诀”;有的只喜欢看故事类书籍,特别是刺激性强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一味地追求故事情节;有的以读图代替读文,看名著不看原著,而爱看连环画、缩写本等。总的来说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或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对高雅文学以及反映当代科技的作品涉猎较少,影响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三、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一)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结合单元主题
  基于大单元教学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就给教师留下一定的自由空间,将课外阅读作为教材的一个延伸,在选择时尽可能地贴合单元主题,把握住教学重点,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除此之外,在名目繁多的书海中,我们要不断教育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多读好书。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四季之美”,教材选用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语用方面重朗读、修辞格的赏析、多角度写景的方法等。作为教师,在除去课堂教学之外,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提炼出来的主题,为学生推荐狄金森的诗歌《亲爱的三月,请进》《请回答我,七月》;冯骥才的《逼来的春天》,梁衡的《夏感》。文章内容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四季之美,还在形式上却有诗歌、散文,还凑齐了春夏秋冬四季,真正是“四季之美”,诗歌又是训练朗读,增强语感的好素材。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既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又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二)基于大单元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一般来说,在大单元的教学模式下,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两篇重点讲读的课文,作为教师应该对这两篇课文做一个细致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归纳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掌握这样的阅读方式。学习方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把握体裁的阅读方法,确定目标的方法,分析文章的方法,总结全课的方法。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把握,可作适当的示范分析。学生通过老师的训练,逐步做到自己确立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独立总结学习心得。这样,学生也就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有记叙文,有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给人以知识,让别人明白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阅读说明文,应当了解文中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以及事物的特征是怎样被说明清楚的。学习《中国石拱桥》,可引导学生了解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石拱桥的特点与赵州桥、卢沟桥两者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如何将事物的特征说明清楚,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能起到说明事物特征的效果。总之,在讲读课时,教师始终处在“导”的地位,学生始终学习老师所教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所安排的教学活动,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三)基于大单元教学以读促写
  在大单元教学中,学会写也是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因此,课外阅读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动笔墨”包括摘、注、写等几项内容。“摘”即对书中重要的、有参考价值的、你特别感兴趣的地方,直接摘录或择其要点摘录。建议中学生多摘录那些哲思深邃、情景交融、警策励志、描写细腻、语言优美的语句或语段,摘下来后,最好能常读常背、常引用或常仿写。“注”即圈点批注,如对文章的中心句,美句美段,划一划;对不懂的、有疑问的,打个问号,回头再琢磨;对文章人物形象、布局谋篇、语言修辞、观点见解等有想法,评点评点。“注”中已包含“写”的一部分内容了,真正的“写”还可放开,它除了直接针对作品本身进行评点外,范围可以更广阔,比如,我们在阅读时,经常脑袋瓜里“灵光一闪”,闪出自己仿写的欲望,那就仿写一段;闪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相似或相反的事件,那就创作一篇;闪出自己曾读过的某文某故事,那就勾连一下,进行对比评论,并且最好能形成相对完整的文章规模。当然,摘、注、写也并不是每读一篇作品必为之,而是有美才摘之,有感才注之,有悟才写之。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这一单元都是有关写人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人物品质,精心选择能够反映人物精神的内容,运用具体人物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写出熟悉的人物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特点。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写人的文章书籍,让学生做课外阅读,通过阅读中的批注写,锻炼写人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构建课内外联动教学
  少做题,多阅读;少做题,多思考。大单元教学之“大”为宏大之意,它倾向于将包罗万象的教育资源融于自身、为我所用。但大单元教学之“大”亦有限度,其出发点和立足点乃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用件,采用“单篇精读,多元拓展”的阅读教学方式。在传授课内知识的同时,能涉及的课外文章尽量让学生朗读,让他们在倾听中领略课本外的神奇,开阔他们的视野。尽量少讲多练,精讲多体会,把课内时间作为阅读战场,课堂上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主要是现代文写景散文單元,重点强调了判别修辞手法及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了解基本句式特点,体会景和情的关系。部分可能涉及了写景散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结构。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分析写景散文。以《春》为例子,学生应该了解写景散文的核心问题是弄清作者的情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进一步的分析则是应该理清楚“景物特点”“表现方式”和“作者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些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是本单元必备的前备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对这一篇进行精读,带领着学生一起去探索这些问题,从而掌握一套阅读这一类文章的程序,在之后的阅读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程序去阅读其他的文章。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五)大单元教学下要重视阅读交流
  读书应重视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介绍作品,可表达对作品的看法等。特别是在大单元教学的环境下,经常性的阅读交流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来介绍作品以撩拨对方的阅读兴趣为上,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择要讲一些对方前所未闻的知识,总之,就是要挑起对方阅读的意向,这样一方面展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更单元主题有关的活动,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通过他们的生活点滴,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认识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杰出人物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就可以开展一次“人物评论会”,让学生在会上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一些人物传记等,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读人”的能力,也是本单元学习“写人”的基础。把阅读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引领学生朗读捕捉写人的精彩句段与手法,体悟字里行间的品质情感,并尝试把学习结果运用到写作中,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人物个性,以集体性的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激励学生的读书行为。
  四、 结束语
  总之,为提升中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教师与家长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以大单元为基础,强化课内外联动教学,尽可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J].语文建设,2019(11):4-7.
  [2]马建明.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兼谈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9(10):70-72.
  [3]孟亦萍.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12-16.
  [4]王爱华.大单元教学:语文素养发展的佳境:以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19(8):18-21.
  作者简介:
  肖德清,中学语文一级,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黄埠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8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