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智慧”应对“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校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视角,从智慧环境建设、智慧教师培养、智慧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智慧”应对“差异”,探索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智慧校园建设操作系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差异;智慧校园
  
  当前,我国教育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正在实现由培养适合教育的学生走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而个性化教育正是对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回应。个性化教育是基于对差异性的个性关怀,关注个性特征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因材施教,以符合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将促进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得到最优发展,在信息化大环境背景下,如何以丰富的教育方式应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始终坚持以数字教育资源创新应用为核心,探索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以“智慧”应对“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一、 规划建设,让智慧教育成为可能
  我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纲领性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校情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管理方式和教学流程重构的作用,促进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以智能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管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我校按照《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要求,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按照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配置智慧课堂实验班级和希沃互动白板,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改造提升中心机房及校园网络安全,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完善智慧图书馆设施和数字化阅读平台,实现电子阅读和互动阅读。注重及时更新与完善学校网站,优化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本校内和本校与上级部门、外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网站有校园新闻、学校党建、教育资源等20多个专题栏目;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与设计,网站上心灵之窗、书法教学、每周一诗(经典诵读)等特色资源栏目,为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资源和个性化学习资源;依托校园网建设的班级主页内容丰富,各班还开辟“作品欣赏”“学生心语”“班级资讯”“家教心得”等特色栏目,展示各班的班风、学风、教育教学成果;“班级优化大师”“家校通”班级微信群,实现班级网络管理最优化。
  以智能管理为重点,以智能化推进现代学校进程。建立办公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上情下达”,逐级下发,落实到人,便捷高效;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各项安全平台学习和健康日报告,实时数据反馈师生学习、生活情况;借助智能平台开展学籍信息录入、课程安排、教与学的综合评价等,全方位服务教育教学。科学合理的智慧校园建设,让智慧教育成为可能。
  二、 线上线下,让教师信息素养有效提升
  “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已不再是任由教师填充知识的“容器”,这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诊断和鼓励学生的个性、爱好?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育人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师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
  我们创新信息化校本研修形式,搭建学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团队研修新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主要形式如下:第一,团队研修与行为跟进相结合。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体教研与学习研修,开展行为跟进式案例研修,组建“实小希沃在线学习群”微信群,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同伴互助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为全体教师赠送《智慧教育下的教学变革》一书,举行“相约星期五”读书分享会,读书论坛交流等。第二,理论引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辟专家讲堂,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莅校开展培训;开展普及型和提高型双层面培训,全员参与,分层提高,因需培训,学以致用。依托福建省教育资源平台,开展师生学习空间建设,引导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空间建设与应用、微课、一师一优课等评比,提升教师实操技术和应用水平。第三,录评同步与远程教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录播教室功能,创新教研形式,形成“录播与听评同步,小组观察与集体会诊结合”的数字化研讨模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录播同步——小组观察——分析成因——集体会诊——实践调整——解决问题”的循环交互过程,打破时空界限,提升教研实效性。组织共同体学校及农村薄弱校共同参加远程教研,开设5G专家课堂,开展远程教学及互动研讨,构建远程教研“1+X”模式,促进共同体学校信息化水平提升。四是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12月我校申报了《智慧校园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研究》教改项目,并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近两年来,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分层管理、以点带面、全员参与、辐射带动”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的实践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教研方式与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变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省级教育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为支撑,各学科组确立研究小专题(子课题),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稳步提升。
  三、 智慧课程,让教学关注个性发展
  我们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堂为主阵地,将课程整合、课堂变革作为推动智慧教育的核心动力。在推进智慧教育的进程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多元课程管理与实施,形成学校“阳光—智慧”课程管理体系,包括基于学科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拓展性课程和基于地方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性课程。基于学科学习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要求开展的学科类学习。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拓展性课程主要包括文学与艺术、数学与科学、体育与健康、英語与国际视野、社会与生活等五大领域。文学与艺术领域中,有结合语文学科开发的《书法》校本课程、有结合音乐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人人学习一种乐器——竖笛》,有每年坚持开展的读书节、艺术节等;数学与科学领域中,有结合科学学科开发的《生态园》、《地理园》,有趣味数学、思维训练、科学小实验等;体育与健康领域中,有结合体育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人人巧用一条绳》,有体育与安全、心理拓展活动课以及每年开展的体育节等;英语与国际视野包括英语口语、英语绘本阅读、英语小话剧等;社会与生活领域包括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发的社会实践类课程,如劳动实践、少年军校、研学旅行、爱心公益、志愿服务等。   在上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自主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千人兴趣(特长)培养活动课程,以校组队38组(队),有篮球、棋类、书法、舞蹈、集邮摄影、苗苗书社、健美操、管弦乐团、人工智能、3D打印、创客空间等,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可自由选择的课程。兴趣(特长)活动课程,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总结,努力培养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的阳光少年。
  丰富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我们积极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重在素养提升的智慧课堂新模式,包括“基于主题式的项目学习”教学范式、“基于PAD的个性学习”教学范式、“基于空间应用的智慧学习”教学范式和“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学习”教学范式等,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需要设计个性化学习过程,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白板互动系统的核心优势,从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知识传授与自主探究、文本知识与生动美育、全员参加与个性发展、技能训练与兴趣持续、时间限定与内容丰富等几组教学关注点的融合为支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感受到生动、互动与主动的课堂。我们创新融合运用,尝试开展学科融合和主题式项目学习。如:围绕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主题,组织老师寻找各学科融合点,根据课程特点从不同方向进行教学任务分解并展开教学:道德与法治走进聋哑人,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音樂课学习乐器的演奏;信息技术课学习网络查找资料等检索资料方法;科学课组织探究声音的传播……综合实践课上,学生根据项目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开展探究学习,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声的世界”“噪声的危害”“自制乐器”等。主题式项目学习关注学科特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以全新开放、富有变化的互动交流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打破原有的学校样态,对学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思维和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紧跟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才能更好服务教育教学,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季洪旭.课程选择与学生个性发展: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3.0套餐式课程建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9(2).
  [2]陈青云.强大教师的能力,升华教师的灵魂[J].上海教育,2016(2).
  [3]闫玉娟.以智慧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9).
  [4]刘亚平.智慧教育的“名”和“实”[J].现代教育论丛,2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8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