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对文科生而言,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高中历史的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作为一门洞察力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当中,学生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建议,希望能够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陈出新,在课堂上将学生至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落实当中,效果却并不明显,在高中的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处于一个很被动的地位,尤其在高中的历史课堂当中,教师的思维和言行,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也不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所以高中历史的学习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扭转教师的传统思想
我国虽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能够落实的少之又少,归根结底是因为高考难关,还有教师和家长固有的传统思维,以分数论英雄,这就导致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并不理想[1]。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课堂当中,教学的整体节奏由教师把握,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和言语,一些基础牢固、思维灵活的学生,课堂当中还能跟的住老师的思维,对于基础薄弱,思维也不是太灵活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让他们融入课堂,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很容易在学习当中脱节,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或者会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心态学习,长此以往,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在学习当中迎头赶上,越来越优秀,大多数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跟不上课堂节奏,与教师的教学内容脱节,学习成绩只会变得越来越差。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为了避免这种对学生和教师都不利的局面出现,教师就要扭转自己的思想,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在教学当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对课堂能够保持一种兴趣,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学会思考,有探索的欲望,才会对自己的事实,想法和观点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批判性的学习思维[2]。例如,在教授《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有关衣食住行方面的资料,在课堂当中开展一个讨论,比较古代的衣食住行与现代衣食住行之间的异同,通过二者的对比与讨论,学习这一节课,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乐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受到哪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在课堂当中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学生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他们的成长环境所造就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在高中历史的学习当中,不同的学生针对历史问题都有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当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之中时,很容易抹杀学生针对历史问题的一些质疑与观点。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当中,要对历史课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索,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与观点,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时,教师大可不必照本宣科,可以讓学生对这门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如何看待二战之后工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学习了课堂知识,也意识到了历史发展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史官工笔虽然力求真实,但难免会带进部分私人情绪,出现在历史书当中的历史事件,虽然都是真实的,但难免不够客观。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看待历史问题,尽可能的接近历史真相。历史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高中生要掌握历史知识,一味的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想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兴趣,教师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索与思考,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结束语
高中历史学习当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当中主动转变自己的思想,学生也要努力配合教师,积极探索分析展示自身观点,如此才能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保证高中历史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段培情.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7(30):129-130.
[2]游敏.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000(009):P.8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8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