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伟中 朱睿
摘 要 仪器设备是高校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协同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载体。通过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不断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让其在教学、科研和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高校;仪器设备;国有资产;资产购置;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6-0024-03
Analysis on Existe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Manage-
ment Mechanism of Instrument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NG Weizhong, ZHU Rui
Abstract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carrier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service to society.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the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lleges in the analysis, put for-
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so that in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pects of social services play a better rol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state-owned assets; asset acquisition; management system
1 前言
高校的儀器设备是学校履行教学科研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高校综合实力及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1]。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教学实验任务,同时应积极利用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是每所高校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热点与难点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剖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是提升高校教育科研自主性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获得更多的自主办学及管理的权利,各个高校为适应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特别在争创“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纷纷加大对设备经费的投入,购置更多更高级的仪器设备,高校仪器设备作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已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2]。同时,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采购的政策扶持,鼓励科技自主创新,提高设备采购自主权。这些因素让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面临一个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在许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缺乏监管,由此出现诸多问题。
仪器设备购置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性论证,资产随意、重复购置情况严重 当前,许多高校实验室在设置和管理上多数是按各学院学科专业布局的,这容易产生“分别管理,各自为政”的观念。各部门不能站在学校整体资源分布的高度去组织调研和论证,或者对申购设备功能定位不准,对所需设备技术要求和具体性能参数缺乏充分了解,甚至还出现只考虑本单位甚至个人课题组某项的科研需要,一旦课题完成或者选题变化、或人员调走,所购置的设备就闲置起来的现象[3]。上述种种原因造成高校仪器设备随意和重复购置情况不断发生。
缺乏设备使用过程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由于高校仪器设备的监督管理体制、激励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大部分设备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谁用,谁负责”的意识和责任心,个人切身利益与仪器设备的质量状态没有直接关系,往往造成使用人员没有充分了解设备性能就加以操作;管理人员缺乏对仪器设备管理好的责任心,没能对使用人做正确指导,而人为的不规范操作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加速损耗,缩短设备生命使用周期。
再者,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扩大,高校间合并、搬迁频繁,在人员部门变动期间,如没有及时清理财产,履行好交接手续,就会出现账目或设备丢失,长时间累积下来就出现账目混乱,账、物不符的情况,这些因素造成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4]。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报废及处置制度,没有设置合理的审批权限,个别高校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和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私自定价或随意处置。这就造成部分高校资产报废时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不可避免地造成固定资产的“有形”流失。 3 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围绕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及其相关工作来开展,针对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对策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仪器设备管理要“以人为本” 要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仪器设备要“有人管”,高校要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和责任到人”的原则下,由一位校(院)长分管仪器设备工作,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和职责,在分类归口、分级管理模式中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校领导设备工作办公会—设备管理行政职能机构—仪器设备使用部门”三级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实行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将设备管理工作与责任明确到人;实行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奖罚制度,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思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和倡导爱岗敬业。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高校每年采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也越来越高,这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和使用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按专业化的要求培养和配备仪器设备管理人员[3],特别要加强对实验室教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的培训,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工作核心,建立目标导向实验教学体系,将翻转课堂引入实验教学模式中[5],不断提高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增强理论认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耗的现象发生。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仪器设备管理要有制度可依,财政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先后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等政策文件,高校应按照国家政策文件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与建立新型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单位)管理职责,全面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构建從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逐步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1)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整体规划。资产购置是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的行为。为规范和加强资产购置管理工作,必须从教学科研需要、设备技术性能、应用领域和适用学科范围等各方面充分论证其必要性;根据学校经费、设备管理专业人员配置、设备安装与配套使用的环境和后期必要的运行维护经费等情况去考虑其可行性,尤其是对大型、贵重进口精密仪器的论证,相关职能部门除了要客观评价自身使用该设备的科研基础与项目支撑条件[1],还须组织专家组对该设备的购置是否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课题体系改革以及能否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审以确定是否立项。高校要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在资产购置前的论证工作必须充分而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就会存在源头性的缺陷。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实行统筹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盲目购置导致闲置设备的状况。
2)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及处置工作。高校仪器设备的数量、种类、资产价值总量和使用时间等指标是动态的,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可及时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资产清查方式可以有校内定期清查、重点抽查和离任核查等。通过做好对校内资产全面清查摸清“家底”,校内资产使用重点部门重点抽查核对,设备使用人离任或调走时,核对办理资产移交监交手续等这些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做到高校设备资产账卡、账账、账实相符。同时,在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管理方面,健全资产保管、使用人责任制度和设备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相关人员要履行职责,提高责任意识,规范资产处置的内部管理程序及流程,处置资产(包含转让、变卖、调拨、报损、报废等)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避免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在我国兴起及不断发展的趋势下,高校要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应该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资源,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共享是高校整合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实现服务社会一个重要途径。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仪器设备要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管理[2],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统筹规划、专管共用、相对集中、开放共享”的共享管理模式[1]。该模式是以搭建资源共享管理平台为依托,如校级共享平台、学科(专业)级共享平台、课题组级共享平台等,配套相应有效的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并完善好设备出租出借及丢失损坏赔偿制度,这样就可以对利用率低或长期闲置的设备进行校内调剂使用,真正地让设备“动起来”。
高校还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管理办法,如条形码仪器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集中统一规划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用户或管理人员可根据需求随时用计算机录入新仪器设备数据,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经费来源及项目名称等,对已经录入的数据可进行单独修改、检索、统计和备份,实现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实时监督和查询;在报表图形输出方面,还可以打印各类设备台账明细表,卡片、统计表和统计图等各种文档。同时,数据报表经过审核、整理汇总后,不仅可为校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可以按教育部相关要求,生成上报数据,通过网络共享向上级管理部门发送各种文件信息,方便教育部更好地了解高校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状况。
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实施管理,实现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管理由传统手工转为计算机辅助,更快更准确地对设备进行清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防止设备滞留或流失,减少部分购置设备长期闲置情况,降低损耗,避免国家财政资金和设备资源浪费。
4 结语
落实好仪器设备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管理体制、制度和手段。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施中,把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演绎管理,以优质服务作为立足点,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优化仪器设备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从而促进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思,聂鹏,尚广彬,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与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6(5):195-197,201.
[2]巍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11):213-214.
[3]宋云,鄢巍,王新玲.高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2):118-120.
[4]白广梅,赵靖强.论高校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的加强与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2):197-199.
[5]李言信,岳明波,张世娟,等.学分制下实验教学中心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7(5):148-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5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