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丽

  摘 要:幼儿感恩教育是健全儿童人格的重要内容,在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需要增强幼儿的感恩教育,使其学会对父母奉献与感恩。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感。因此,文章分析了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紧密的规划,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使其主动形成感恩意识,从而回馈社会。
  关键词:感恩教育理念;感恩教育课程;创建家园
  感恩是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幼儿内心深处产生的认识与情怀。对于幼儿而言,感恩就是面对他人的恩惠,表示感激之情,然而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幼儿提供了优越的生活,但是却导致其生长在蜜罐里,从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幼儿只知索取与攀比,不知感恩与奉献。因此,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 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
  (一)幼儿园缺乏对感恩教育的重视
  幼儿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其中包括幼儿的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等,在幼儿阶段,需要激发其爱父母、老师、同伴、社会、自然的情感。然而,大部分幼儿园设置的课程比重占据很少部分,仅有16.7%的情感教育课,与感恩教育有关的内容更加匮乏。由于应试教育主要是通过考试制度与升学制度评价幼儿,家长与教师更加注重智能开发与认知教育,当作幼儿教育的硬性指标,而把幼儿的行为技能与习惯,当作幼儿的辅助课程,导致幼儿在成长中的行为能力与认知意识,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根据研究表明,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与习惯时,部分教师都会通过“讲道理”的模式,只有37.6%的幼儿父母会通过正确引导,进行相关的感恩教育。然而,对于幼儿在此年龄段应该学会的知识内容始终是模糊不明的。
  (二)感恩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
  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化,只是单纯强调幼儿的感恩教育,缺乏多样性的教育手段,缺乏相关的教育组织活动。根据研究表明,有20%教师会带领幼儿做游戏,而只有10%教师会通过小品的情景模式,让幼儿更深刻体会感恩的感受。然而,通过多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忽视了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与合作,体现出具有片面性与随机性的教育模式。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只是停在表面上,更加注重幼儿面对陌生人的礼貌用语,面对幼儿出现不良习惯时,通常只是采用言语上的教育,很少通过实际行为让其真正体会到感恩的意义。
  (三)感恩教育缺乏持续性,家庭合作不协调
  目前,幼儿园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只是阶段式教育,在出现不良习惯时,幼儿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缺乏行为的主动性,导致下次还会出现相同的错误。从开展活动的角度上而言,幼儿园的频率较低,采用的活动环节都是基本设置。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配合,尚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结果,没有广泛地普及应用。通過相关人员的调查发现,在38名教师中,其中只有10.5%教师开展家园合作的频率较高,而有26.3%教师开展家园合作的频率较低。同时,家长是幼儿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无可比拟的,由于部分家长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导致部分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回报,对他人的关心视若无睹,严重影响了对幼儿情操和道德的培养。
  二、 幼儿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理念
  苏联某位教育家曾经提出,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培养的,一旦蹉跎了童年,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幼儿园教育是升学制度的基础,因此,需要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转变其管理思想,重点培养幼儿的感恩与德育。幼儿园作为教育的权威机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资源,树立健康和正确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出教育的价值,将感恩意识从根源上贯彻到幼儿的思想中,使其发自内心尊重爱护他人,转化为社会道德的良好品质。同时,家长也需要转变对幼儿的教育理念,树立知恩与谢恩的榜样,使其全面发展,家长还需要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例如,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家长会与讲座等,定期带幼儿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实际活动增加幼儿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唤醒人性中的善良,“以德报德”的教育方式。
  (二)建立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
  在培养幼儿的感恩思想中,感恩教育课是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传递感恩文化与价值的途径之一,通过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行为品德。首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在使其在实际情景中,深刻体会到感恩的真谛;其次,根据当地文化特点,编写相关的感恩教材,通过音频与录像等方式,从而转化幼儿从知恩到识恩的观念,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时,加强幼儿的感恩意识。例如: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时,制作小卡片送给父母,为父母做家务,感谢其辛苦付出;在儿童节时为伙伴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在教师节时为教师献上一朵花,报答对教师的敬爱;在国庆节时祝贺祖国的生日;在清明节时教育幼儿向烈士鞠躬默哀,献上亲手采摘的鲜花;在地球日、植树节、环境日时,可以组织种植松土、寻宝、组画、清洁等活动,让其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以实际行为给予回报。通过生活中最贴近的例子,潜移默化培养儿童感恩的美好情感,使其从“知”转变为“行”,真正达到知情而意行;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心理换位,创造丰富的活动方式,在三八妇女节时,开展“今天我来做妈妈”的趣味活动,让幼儿带着“蛋宝宝”参与活动,通过在“蛋宝宝”的照顾中,就可以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辛苦与呵护,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幼儿的感恩观念,以友善之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关心生活中的人事物。在活动中还可以学做盲人,使其体会到眼睛失明后的痛苦,意识到盲人生活的艰难性,在生活中需要给予帮助,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眼睛;同时,可以学做清洁工,使其体会到劳动的辛苦,知道是通过父母辛苦赚钱,才能享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需要结合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实行保教结合,让幼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其具有健康的体质。在日常活动中,通过绘本故事与情景演练,使其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例如:在幼儿园里可以设置广播站,每天都可以倾听感恩小故事;在升国旗时,选择两名感恩模范代表,由老师亲自颁发荣誉,从而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在中午用餐时,播放唐诗音乐《悯农》,通过音乐中的吟唱,使幼儿理解农民伯伯的不易之处,从而更加珍惜粮食;通过绘本故事《我要去睡觉了,你呢》,使幼儿懂得在睡觉时为他人着想,不去打扰别人;通过绘本故事《别取笑我的朋友》,使幼儿懂得伙伴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在洗手时,大家一起唱《洗手歌》,使幼儿懂得正确的洗手方式。让幼儿做生活的小主人,懂得礼貌与谦让等美好品德。
  (三)共同创建家园的感恩教育活动
  1. 创建家园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个导师,需要提高感恩教育的意识,在幼儿园中向其讲述感恩的教育意义,积极配合开展教育工作,形成家园教育的统一性。感恩教育环境主要包含三种,分别是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感恩环境。首先,教师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在课程教育上,注重感恩教育内容;其次,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校园具有丰富的感恩文化,可以通过招贴画与宣传栏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互助氛围,从而熏陶与培养感恩意识;最后,家庭环境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幼儿建立感恩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从幼儿出生开始就由家长抚养,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幼儿建立良好的品德,在感恩教育方面,家长需要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与连续性,经常与幼儿沟通。在实际生活中,家长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孝敬父母与长辈,带领幼儿参加聚会时,主动引导其使用礼貌用语,还可以参加慈善活动或社区活动等等,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2. 创建教育网络
  在创建家园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构建完整的教育网络,集家庭、幼儿园、社会为一体的教育网络,通过全方面配合,将感恩教育推向更高的层面,使全民参与,人人都懂得关爱与理解,为人之本是孝顺父母,而感恩是快乐的源泉。让幼儿的心中充满爱与关怀,生活变得更加具有意义。通过《家长园地》与《感恩教育专栏》,向家长宣传感恩活动具体的操作方式,定期发放家联手册,相互之间及时交流与沟通教育方式,对于良好的建議积极采纳,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通过改变亲子的方式,在生活点滴中教会幼儿孝顺父母,从而使活动达到极好的效果。同时,还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活动,对家长进行正确地引导,反馈结果后,做出一份感恩评价反馈表,进一步扩大亲子的空间与效果,通过构建起教育网络,极大地获取教育成效,使幼儿的感恩教育变得更加鲜活灵动,赋予其顽强的生命力。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促进,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与感恩文化,在实践中深化感恩体验,对幼儿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弘扬正气精神,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从而构建和谐化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高佳鑫,王春倩,董琦.幼儿感恩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实施策略[J].农家参谋,2019(21):282.
  [2]郑芳.让幼儿在感恩中成长: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71-72.
  [3]张韵.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6):33-34.
  作者简介:郭丽,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9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