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高中地理开展研学旅行意义与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应关注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地理要素、分析地理现象,在动态的教学中增强地理素养,形成良好的人地和谐观念。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观念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农村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因此,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联合学校、教育部门开展研学旅行,提供学生对地理的认识,促进农村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农村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意义与策略
   研学旅行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校外体验,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需求。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研学旅行计划时,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综合性的教学课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在相关的情境中提高地理认知,在研学活动中发展地理综合能力。
   一、研学旅行的特点
   研学旅行需要相关部门与学校共同计划,利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带领学生在旅行中研究地理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的校外实践活动。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学旅行有着鲜明的特点:
   首先,研学旅行具有明确的主题,能将多种地理知识融合在一起,如学生在旅行中可以观察到星空的变化,能实践操作如何辨认方位、地形,感受到不同地区气候上的差异。其次,研学旅行还具有亲身体验的特点,能够在实践中实现教书育人。研学旅行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高中部分地理教学内容抽象、晦涩,如果教师设计相关的研学主题,能够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分析中理解知识,对大自然形成热烈的热爱之情。另外,研学旅行还具有集体性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共同面对真实的地理问题,打破了教学课堂的限制,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能力。最后,研学旅行具有完善的保障制度,是由国家多个部门协调和合作完成的,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领学生到学校外认识祖国的壮阔,主动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二、农村高中地理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
   研学旅行的产生符合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教育部指出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统筹规划,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集体活动,安排好学生的住宿和饮食,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完美融合。研学旅行不仅创新了高中地理教学形式,也丰富了内容和活动,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农村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群体活动,能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主动观察、思考和合作,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经验,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经验提高,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其次,研学旅行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情境化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道德意识,比封闭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最后,研学旅行符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中自主发现地理问题,结合教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锻炼了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地理认知,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高中地理开展研学旅行的策略
   (一)落实国家政策,保证研学经费
   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经济匮乏、观念落后的问题,虽然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农村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依旧存在经济效益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有留守儿童的现象,阻碍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获得国家的支持,合理规划研学旅行经费,支持农村高中生参与到研学旅行中。而且,教师还要积极宣传研学旅行,在宣传栏、互联网媒体中投放研学旅行的成功案例,使农村高中生家长认识到研学旅行的价值,理解和支持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并联合旅游局、保险部门、监管部分等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最后,学校应积极获得地区的支持,合理运用农村地理资源。研学旅行的开展形式比较灵活,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泛,然而农村教师对研学旅行了解得比较少。为了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使教师具备完善的认知和能力。同时,学校要考虑到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开展研学旅行,充分利用农村地理优势,拓展延伸地理教学内容。
   (二)根据教学目标,规划研学旅行
   在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地资源制定计划和目标,充分运用本地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对研学旅行进行正确的规划,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在开始研学旅行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研学旅行中。
   例如在《山地的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地的高山上开展研学旅行。首先,可以为学生提供高山的基本形态、地理特点、形成过程、人文特点等,让学生先制作一份网络调查报告,再描述自己对高山的认识以及问题,再制定一份研学计划,说明自己想在研学旅行中观察什么、了解什么、探索什么、研究什么、需要准备什么、注意什么。如有些学生想研究本地高山的地形特点、有些学生想研究本地高山的植物特征、還有些学生想研究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学计划制定研学旅行的目标、活动,充分做好相关准备,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研学旅行中。
   (三)鼓励合作研学,锻炼实践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如果学生能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索和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在研学旅行中取得多样的收获。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研学旅行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研学旅行,针对研学旅行的内容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合作学习的研学形式,这样既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能使学生合作参与到研学旅行中。
   例如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探索农村地理资源,可以提问学生本地有哪些地理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有哪些影响因素,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价值、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方面合作探究,主动投入到本地有哪些地理特点,有哪些历史人文价值、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有哪些自然资源等问题的研学中,同时了解到制约本地发展的因素、危害和应对措施。这样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中自主地运用地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问题探究和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立足核心素养,培养人地观念
   新课改指出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倡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品质。这里提到的能力和品质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能力,还有地理思维、道德品质、区域认知、综合实践等能力,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教学,还可以结合研学旅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例如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以“本地山水风光”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研学旅游中体会本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到其中的商业价值,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自然风光的魅力,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赏自然植被、自然景观,分析高山、湖泊、森林的特征、成因和蕴含的人文知识,调查附近水源的水质,与组员讨论自然环境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同时锻炼学生地理各方面能力,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经历,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学旅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符合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在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农村学校在经济、教学观念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宣传研学旅行的价值,获得政府和家长支持,还要科学制定研学旅行的目标、内容,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在研学旅行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柴家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学旅行”的思考[J].中學课程资源,2019(10):24-25
   [2]杨光.高中地理教学中研学旅行设计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3]黄静秋.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开展模式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王司长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动手做做中学,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9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