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字理识字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廖佳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所以每次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常会使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比如“加一加法”“减一减法”“字谜猜字法”“顺口溜识记法”等。这些识字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快速记住新的生字,可是却无法达到深刻理解字的含义。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之后,笔者在教学中选择采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准确、清楚、生动地识记生字。
  一、“字理识字法”概述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的每一个部件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字理识字法”就是通过追根溯源去分析汉字各部件的含义,以及组合在一起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所以说汉字是建立在一定的“字理基础”上的。这也就体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最常见的汉字造字法就是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象形字源于绘画,见行知义;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组合而成;指事字源于记号和图画的组合;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构成。
  学生通过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再到隶书、楷书的演变,一步步感受字体变形的同时,加之教师的讲授,他们知道了这些字最开始的造字意图。了解了这些字的本意,再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不断丰富,造出的汉字有限,导致人们在使用汉字时难免存在重复等现象,所以又不断赋予这些字新的意义,使得一些汉字的含义不断扩大,所表示的意思也随之增加,学生在日常积累中也就慢慢明白了这些字更多的引申义。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有一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即知道所学汉字的本义,再扩展到现代汉语中它的引申义等。
  二、部编版教材中“字理识字法”的运用
  (一)象形字
  部编版教材专门设有识字课的教学,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就是采用象形字识字法让学生识记生字的。课文中的“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八个字都是通过图像加象形字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象形字,体现了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与意图。
  (二)会意字
  一年级上册《日月明》这一课,就是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编排的课文,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简短的语句揭示了出来。会意字就是指把汉字的每个部件组合到一起,让人们去认识、领悟其所表示的含义。
  如课文中举的例子“田力男”,意思就是说“古代在田地中劳动的就是男人”,所以“男”这个字是“田”和“力”组合在一起;又如“小土尘”,意思是说“很小很小的土,就是灰尘”,所以“尘”字是“小”和“土”相加,“小”字在这里稍作变形;“二人从”,两个人相加,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就有“跟从、随从”之意,左边“人”的“捺”变“点”;再如“三木森”,“三”在古代有指多个的意思,三个“木”写在一起表示有很多的树木,就有“森林”之意。
  (三)指事字
  指事字并没有专门的识字课去讲解,但是仍有一些指事字存在于识字课的“会写字”当中,即这些字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字。
  如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中的“上”字,和《小书包》中的“本”字,都是指事字,“上”字和“本”字中的短横就是指事符号,所指的部分就表示了该字的意思。
  (四)形声字
  汉字中的形声字有很多,其实在造字方法中形声字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构成,声旁表示读音,形旁表示意思,所以通过形声字的偏旁、部首,即形旁,就可以理解这些形声字的意思。
  如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就是对“青”这个字族的字进行学习。儿歌中提到的“晴、睛、清、情、请”字,它们的读音相近,学生通过不同的偏旁即可理解字义。又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字词加油站”儿歌中的“泡、饱、跑、抱、袍、炮”这些形声字,也是根据偏旁的特点,就可以知道字义,无需过多赘述。
  三、执教过程中“字理识字法”的运用
  (一)利用象形字吸引学生,激发兴趣
  在执教中,笔者几乎每一节课都在渗透“字理识字”的方法,这是学生最喜爱并且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造字方法。
  如前文提到的《日月水火》一课,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出示一幅图片,然后再出示图片所对应的汉字,学生就能结合图片理解汉字的意思,直观地了解图片、象形字和现在所学汉字的关联,还可以出示这些象形字演变的不同字体,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再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让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像“日、月、水、火”这样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象形字识字来识记,特别是“牛、羊、鸟、虫、舟、贝、弓”这样独体的、且便于用图片和象形字展示出来的的汉字,特别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个个汉字就像一张张图画一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字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字形演变和字义的讲解,并且这种识字方法可以和美术学科相融合,在学生对象形字有了认知与兴趣之后,再进行一次“绘制象形字”的学科活动,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心中的象形字,画好之后再说一说这样绘制的原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会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识得象形字。通过这样的学科融合,让学生不仅识得了汉字,而且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之美。
  (二)利用会意字(指事字)开动脑筋,理解字义
  通过一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可以了解一些字常见部件的象形形式,并知道了常用部件所表示的意思,相信我们只要开动脑筋,很多学生都可以理解会意字的字义。
  如“又”这个部件,就表示“手”的意思,所以含有“又”这个部件的字,大多和“手”有关。如“朋友”的“友”,就是“又(左上的“横、撇”就是“又”字的变形)+又”,表示两只手相拉;“攴”,就是表示手上拿着一只权杖,其实“攵(反文旁)”就是“攴”的变形,“支(支字旁)”和“攵(反文旁)”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手执权杖、手执木棍的意思。所以有这两个偏旁的汉字,学生也大多能推测出其意思。如“鼓”,就是“手持器械击打” 左边的“壴”,“壴”的本义就表示“鼓”。所以学生不仅知道了各部件的含义,也理解了各部件合在一起所表示的含义。
  其实,同偏旁、部首的字的归类学习,就是会意字最简单的运用。比如“京”字,就表示“高高的、像有塔楼的建筑”。所以“亠 (京字头)”的字都与“高高的建筑”有关。如“高”字,意思就是“瞭望预警的多层平台”,能瞭望预警的地方一般都很高;又如“亭”字,表示“有顶无墙的简易建筑”,一般亭子也建在高处。这些字有共同的部件,即“偏旁、部首”,所以学生们都可以推测出它们之间有相通的含义,即使再要给这些字加部件,学生们也可以大致理解字义。
  在执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时,讲解“停”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就利用旧识,学习新知。“停”这个字由两个部件构成,“亻(单人旁)”和“亭”字,“亻(单人旁)”代表一个人,“亭”字之前学习过,就是代表亭子。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表示一个人太累了,走到亭子旁边,停下了脚步,停靠在亭子上,这个字的字义侧重表示“停下来”的意思。
  指事字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归为会意字中同样是部件相加。
  (三)利用形声字自主识字,扩展数量
  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经常会采用“读半边”,即读“声旁”的方式猜测这个字的读音,这就是因为在汉字中有大量的形声字。学生通过对形声字“左形右声、上形下声”等构字规律的理解,就可以识记大量的汉字。“形旁”就是“偏旁、部首”,多表示这个字与什么有关;“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大多和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通过对形声字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扩展学生的自主识字数量。
  “字理识字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漢字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联系,能让低段学生在接触汉字的初期,就爱上汉字文化,爱上对语文的学习。
  作者单位   西安市曲江第三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53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