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哲学视角下的道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慧先
【摘要】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育的实质是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生命与教育是融合在一起的,生命是品德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完善生命是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涵养生命是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
【关键词】生命哲学;道德教育;完善生命;涵养生命
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育的实质是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生命与教育是融合在一起的,生命是品德教育的起点和归宿。然而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与品德课程中,生命价值理念缺失及对学生个体生命漠视和淡忘的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的“无人”的教育意识还占主导地位,压抑着生命的个性,剥夺个体精神生命在教育过程中自由成长的主动权。笔者尝试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来构建道德教育。
一、涵养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
生命与道德息息相关。道德无论就其起源,还是发展动力而言,都是来自生命。道德的产生源于人类的生命智慧。人与动物都有生命,但动物只有生物性生命;而人除了有生物性生命,还在于人有价值生命或意义生命,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物,而后者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的生命从无到有,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更是一个道德化、人文化的过程,是一个道德引导、文化武装的过程。离开了道德,人将不复为“人”,而蜕变为动物。道德教育就是一个涵养生命、提升人的生命内涵的活动。人类生命秩序的建立,就是以道德的生命引导、规范生物性生命,使生物性的生命表现与生命追求,表现出有序与价值。没有道德的参与和引导,人当然就无生命秩序可言,只能受本能冲动的支配,生命就处于无序的状态中,人事实上也就等同于或还原于动物。道德涵养了生命,道德使人的生命区别于动物,而具有了人的尊严。因此,涵养生命是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
二、完善生命: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
在生命视角下的道德教育应是融入个体生命生活的教育。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是涵养生命使个体生命过美好的生活。“道德本身不应视为目的,而应被看成是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手段。”由此,我们探索了多种途径来完善生命进行道德教育。
1.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使生命教育触及灵魂。教育不但根植于人的生活,而且要关怀人的生活,更要触及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追求生活、享受生活。而生活化的温馨评语就是用一种真实的切近学生生活的话语来评价真实生活中的学生,而这种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温馨评语就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引导学生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和真实的现实生活。所谓温馨评语,是以对话的方式,将学生作为一个在场的知心朋友与之进行交流、沟通和畅谈,它通过动人而诚挚的、透明而亲切的、温馨而诗意的生活话语不断地打动学生、感受学生,使评语成为了师生进行感情交流、达成相互理解的渠道。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生命中的一点一滴都得到了老师的关注,感到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每一次付出后的幸福都是值得珍惜的,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生命的可爱、可信和可敬,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生命的可贵和美好。
2.鼓励、倾听学生的伦理叙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什么是伦理?我国学者刘小枫认为:“所谓伦理其实是以某种价值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反过来说,一种生命感觉就是一种伦理;有多少种生命感觉,就有多少种伦理。”叙事就是叙述生命故事。伦理叙事就是叙述生命中所发生的事情。它是人对生命的体验、感悟、理解、想象的一种述说。伦理叙事可以讲述曾经发生过的生活,也可讲述尚未经历过的想象的生活。它通过叙述某一个人的生命经历,触摸生命感觉的个体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例外情形,从而去呈现个体独特的命运。
鼓励和倾听学生的伦理叙事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与宽容的品质。人对自己的了解的加深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他人和世界。学生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可以使他们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与事中,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差异性、多样性与共通性,进而形成宽容与尊重的品质。学生的伦理叙事也有助于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为生命是在生活中展现,在生活中成长的。学生的生命故事是在他的生活中形成的。学生在交流彼此的生活故事中,恰恰能触摸生命感觉的个体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例外情形,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教师作为教育者,不仅要鼓励学生的伦理叙事,还要认真地倾听、真诚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生命感动。教师只有有了感动,才会有理解,有体悟,才能融入学生的生命世界中,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在这种伦理叙事中形成的生命体验往往是最真实、最有生命意蕴的,它能改变学生的生命感觉,激发个体的道德反省,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
3.强调生命体验的教学,促进个体生命的动态生成。体验是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感受、主观经验和深刻情感,生命通过体验感知自我,认知他人;生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升华情感,净化灵魂。道德教育是一种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的灵魂发生转向的活动。道德目标,只有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生命视角下的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所谓体验教学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例如,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活动的艰辛,可以增加对盲人的敬佩和关爱。教学不单是师生“教”与“学”目标任务的达成,而且是师生生命历程的愉悦体验,师生在教学过程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共同创生和开发课程,一并探寻、体验、感受课程之中、之外的生活,因智慧共生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7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