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历史材料分析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 超
高考历史题可分为两类: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而主观性试题又可细分为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相比较而言,问答题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在降低学生负担和着重考查能力的高考改革大背景下,材料分析题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高考历史题的主打题型。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导向,已经证明了这一趋势。
但是学生对这一类题型往往摸不着它的脉络,显得无所是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做好材料题首先要了解材料题。
从考查内容来说,材料题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类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之所以这样分类,笔者是从国家选拔人才的角度来分析的: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措施,高考既要选拔那些学习刻苦的学生,又要选拔那些学习能力强反应敏锐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考查学生的课本掌握熟练程度就很大程度上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刻苦状况,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则可以窥见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历史材料题很好地呈现了选拔人才的功能。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细分:就考查课本知识的题目而言,可分为纯课本知识的考查和结合课本知识但主要考查课本知识的考查两种;就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能力的题目而言,又有纯考查材料归纳概括能力和结合课本但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两类。
此外,材料题目中还经常出现一类认识理解评价题,就是对材料中观点的认识和评价。
我们已经对材料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究竟如何做材料分析题呢?我想要注意下面六点。
第一:高度重视课本。课本是基础,在课本不熟练的情况下去做题,好比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得高分是不可能的。学历史的第一要务就是课本熟练,大凡历史成绩好的同学课本一定是很熟练的。
第二:学会并锻炼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从一段材料中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这种能力在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有的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则废很大的劲也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题目中进行锻炼。
第三:注意课本知识和材料的结合。考试答案一般是课本知识和材料的结合,学生一定要在头脑中牢固树立这种意识,拿到材料后一定要联想课本的相关知识。
第四:重视审题,审题是关键。审题出现偏差是学生在考试中经常犯且很致命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教师和考生的高度关注。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审限制词和答题词来确定答题的范围,审题审错往往就会出现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的情况。所以审题的时候一定要审好限制词和答题词,看答题词要求答的是原因、结果、过程、还是背景抑或影响;看限制词要求“依据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有没有时间、地点上的限制等。
第五:除了学会从课本、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要学会加工这些信息,以最优的形象将答案呈现给阅卷老师。阅卷时,阅卷者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于否,还关注考生的答卷是否工整认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具体说来,在格式上要求序号化,以达条理清晰之目的;语言上不可随意,要能够运用历史语言表达出清晰完整的意思,不可出现带有语病的句子;字体上要求工整大方,无错别字。
第六:对于做过的材料题要认真研究、理解总结。学生要将试卷的参考答案转化成自己的答案,也就是变成自己的知识,如果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应该要求能够得到80%的分数。
最后要说明两点:第一:要取得材料题的高分,要以熟练的课本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为基础,而这些条件的具备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熟练课本,需要通过解一定量的题目来锻炼自己的分析归纳能力。第二:其实我们解材料题的能力提高是看得见的。当我们一看到参考答案就豁然开朗的时候,我们在这一瞬间其实就已经提高了,而经过多次训练后,发现自己的答案已经和参考答案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成功了。到这一步,并不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32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