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相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对语文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也可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的重要作用。高中三年,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层次性,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培养学生兴趣,重视学生个性的阅读
  高一学年,无论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多么紧张,都应该专门每周拿出两节课开设阅读课,因为在这一学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个性极为重要。在这一学年,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开放,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有的学生天生对文字没有兴趣,很有意思的文学书籍,在他手中就成了催眠物。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读书笔记交流会、语文读书竞赛等。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兴趣和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三、以应考为目的,规范探究性的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学生在前两年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高三就不再以尽情阅读为重点,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进行分类阅读,从而探究出一些答题技巧。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紧紧围绕主旨和作者观点答题。而且,不同文体所出的题是不一样的,比如文学类的一般出一些理解主题、探究人物类型的题,而实用类文本大多出一些文段、文句作用,人物形象归纳类的题。通过做题,学生要能掌握每一种文体的出题类型的答题技巧。因此,高三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3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