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彬彬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
  下面,我以“梯形及其性质”课堂教学为例做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置疑激趣
  
  “梯形的有关概念”应该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因为是异地借班上课,上课伊始,许多学生的注意力还沉浸在课间的趣事,可能还在讨论和怀疑“新”老师的功底。“如何一下子就把全班同学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呢?”
  我改变传统的复习引入,不再按常规复习小学已学过的梯形有关知识,而是“突然”拿出一桶方便面,问“谁能说出这桶方便面与梯形的联系?”同学们的学习激情马上充分调动起来,很快有人举手回答:“方便面的正视图是等腰梯形”。老师马上给予肯定:“这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思维非常敏捷,我们要向他学习,这一桶方便面就是奖品了。”
  
  二、盘活资源,降低成本
  
  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的好处是非常多的,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为了表演,往往花费了许多时间制作课件,而课件常常只能起到“板书”的功能,甚至往往因为过分的“预设”扼杀了学生知识“生成”。然而平时的常态教学,应该利用多媒体的时候,由于种种借口反而没用。我认为多媒体有辅助功能,必要时正确利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多媒体不是花瓶,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
  “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不要通过几何画板制作课件,让等腰梯形“动”起来,还是让学生“动”起来呢?我反复问自己。后来我只利用教材附页提供的“方格纸”,利用教材提供的“做一做”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由于有了折叠等腰梯形的经历,在观察等腰梯形的相关线段、角、图形的对称性时非常主动,在概括等腰梯形的性质时非常自然。学习效果比课件“动”一下更好,而且在学生“做”数学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发现教材编者们在“关键”处,在“难点”处,真是用尽苦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求他们用几何语言“翻译”出来。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资源、学生周边的事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教师自己制造的教具,只要能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促进学生深刻思考,就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三、生成知识,培养创新
  
  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扎实有效的,但中国孩子的创新精神总是不如西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创新精神的÷个基本要素是思维活动的非模仿性和独特性,是学生从事一种“开窍”的活动。
  许多老师,为了引导学生,经常把一些问题细化,让学生沿着老师放下的“楼梯”,一步一步走进老师设计好的“教案意识”,时间短,教学效果好,老师往往还以为课堂教学很有效,其实,有时把“问题”开放了,虽然学生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价值不在于仅仅得到结论,它的意义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有不同方法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在这种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