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悦辉 雷雪峰 李 晶 梁锐杰 钟建军

  摘 要:本文从《无机化学》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加学科新知识、加强与其他基础化学课程、专业知识以及课外内容的联系等方面探讨了《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想和措施。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内容 改革
  
  “无机化学”是化学、材料、生物和环境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连接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的桥梁,同时又为后继化学基础课程乃至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和扎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调整课程体系,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现行无机化学的课程体系是依学科结构的模式确定的。其编排体系是以基础理论在先,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后。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课程体系削弱了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及化合物。造成元素及化合物内容被误解为“描述性”和“记忆性”知识的假象。同时表现出多而泛、浅而全、缺乏时代感等特征。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将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全才”为特点。课程的价值不以知识量为主要评价依据,而以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为评价依据。围绕这一特点,结合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结构的实际,对无机化学课程建立模块教学的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归纳、充实和提高,将基本内容划分为一大溶液(包括稀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二大力学(热力学、动力学)、 三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五大分区(s区、 p区、d区、ds区、f区),讲授中遵守以溶液为基础、结构为主线、力学为主导、平衡为重点、分区重应用的规律,将结构主线始终贯穿在二大力学、四大平衡、元素化学及其应用的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入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而且每个部分的知识点相互关联、难点和重点突出,可以通过比较,联想等方式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学科新知识,体现学科发展的新特点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应当看成是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的一条原则[2]。增加体现社会问题的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使得学生能够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启动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过程,也可体现无机化学重要性。如,将化学的前沿领域知识如新材料化学、 环境化学、生命科学等渗入到基础教学之中。将温室效应、氢能源等知识穿插于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加强与其他基础化学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结合四大化学整体内容,将现行传统的无机化学内容加以整合、重组、优化,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与灵活理解、理论思维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方面获得更大的收获,“无机化学”课程必须与物理化学课程相协调,从而避免同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四、结合专业内容授课
  “无机化学”是化学、材料、环境和生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在授课时, 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反应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如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知识。
  以无机化学创新教育基本理念为先导,对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从微观上保证学生的质量,使学生受到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的同时,还要全面得到科学方法、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完成从“专业教学内容”到“有扎实、宽广基础的创新教育内容”的转变。贯彻“少而新”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不断吐故纳新,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侧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优化无机化学课程体系,构建无机化学创新教育内容。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2692.htm